道德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人工智慧
關注
科技巨擘進軍軍事人工智慧領域暗藏風險
蓋耶:矽谷公司正將人工智慧運用於國家安全項目,但這迫切需要審查。
商業
關注
商業競爭泛道德化:警惕道德審判異化市場理性
翁一:將商業行爲過度道德化會導致多重扭曲,企業可能陷入既要遵守法律又要滿足無限道德要求的困境,道德大棒也可能異化爲商業競爭武器。
人工智慧
關注
人工智慧「教父」欣頓爲何從谷歌辭職?
這位教授擔心,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導致大量工作崗位流失和錯誤資訊氾濫。
道德
關注
作爲絕對命令的道德和作爲自發秩序的道德
盛洪:作爲絕對命令的道德應與作爲自發秩序的道德結合起來,並保持恰當的比例,纔會發揮好的作用。
儒家
關注
孟子「性善」說的理論失誤及消極影響
劉凌:脫離社會關係尤其是利益關係,抽象地從善惡角度論人性,是一個錯誤。問人爲什麼應該講道德,怎樣才能鼓勵更多人講道德,纔是真問題。
企業管理
關注
FT社評:讓員工成爲企業的道德指針
曾領導內部抗議的谷歌研究員惠特克辭職,反映一個日漸增強的趨勢,即科技公司員工試圖擔當所在企業的良心。
德國汽車業
關注
車企的「猴子實驗」與精英的墮落
魏登費爾德:德國工業界一直在追求技術上的卓越。但至少過去10年,這種追求是以犧牲倫理道德爲代價的。
哲學
關注
該不該多懂一點哲學?
邰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哲學這門學科,古老且值得尊敬,但真正在乎它的人卻越來越少。
經濟
關注
德國人的經濟觀沒錯
拉赫曼:義大利前總理蒙蒂喜歡說,歐元區問題部分在於「對德國人而言,經濟學仍是道德哲學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德國人沒錯。
中國社會
關注
江歌事件對映出轉型社會的人性、道德與法治困惑
李昊:中國需要在一個個案件中凝聚現代法治的基本共識,願我們在激昂呼喚公正時,能夠審視自己奉行的公正標準。
倫理
關注
從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和虐殺動物談同理心
黃亞生:人類文明是從小同理圈向大同理圈演化的歷史,而向袋鼠、抱小孩婦女和和平示威者施暴的人,同理圈很小。
中國社會
關注
奶奶殺孫女慘劇與工具化的人
周健:人本身的善沒有成爲人行動的目的,而是把人當成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甘願爲奴」往往是人自己打造的。
道德
關注
危險的道德優越感
斯卡平克:一項研究發現,連囚犯都認爲自己在道德上更優秀,不僅好於一般囚犯,還好過鐵窗外的良民。
禮貌
關注
在過激的世界中堅守禮儀
蒂爾尼:禮貌要求我們友善對待彼此。最近去世的萊昂納德•科恩是好榜樣,在他身上,禮儀和道德渾然天成。
技術
關注
高新技術會帶來多少道德難題?
FT副主編桑希爾:隨著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和機器人領域的技術進步,每個人都急於弄清楚其對社會、經濟和道德層面的潛在影響。不妨先考慮三個問題。
自由主義
關注
自由主義的道德觀與國家觀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自由主義不等於道德虛無主義,但真正的道德觀念只有在自由交流的環境下才能建立起來,絕不可能通過國家強制和灌輸來實現。
天則橫議
關注
懲治犯人應避免傷及無辜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孔子所謂「以直報怨」,我的理解,就是以符合道德的原則對待犯人。目前世界各國懲治犯人的大體方式是以怨報怨,讓犯人承受痛苦,但這並不符合道德。
反腐
關注
性、通姦及愛情神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官方高調使用「通姦」一詞,看似對官員的性道德要求高於百姓,實屬高舉輕打,淡化了性腐敗的危害,給權力與性的交換塗上了一層浪漫光澤。
逃犯
關注
親親相隱還是大義滅親?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理事鄧聿文:讓親人互相檢舉揭發,無疑會摧毀正常的倫理親情,不但給個人家庭,也給整個社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文革就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
金融業
關注
重建金融業道德底線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在一個資產回報率多年停滯、只能藉助槓桿和過度冒險來提高股本回報率的行業裏,嚴重依賴獎金和與股價掛鉤的獎勵方式,是很荒謬的。
一知半解
關注
假如中國大學生聽了《公正》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承認不同文化和社會間的分歧,可能會迫使我們面對很多不舒服的東西:如日本和亞洲各國對戰爭歷史的分歧,如香港街頭大陸幼童撒了一泡尿。
媒體札記
關注
媒體札記:以訛傳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老外扶摔倒大媽遭訛」事件的翻轉,足以證明人們是多麼容易被「正中下懷」地誘導,多麼難以擺脫「先入爲主」的標籤化印象。
道德
關注
媒體渲染的「道德恐慌」
FT專欄作家庫柏:每隔一段時間,英國大眾媒體就會渲染一場「道德恐慌」,把某個人羣描述爲「民間惡魔」。「道德恐慌」的結果,是讓警方得到了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預算。
剃刀邊緣
關注
朗月下的一件小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在公共空間,好多人都會放縱自己的本能,樂於露出自己銳利的牙齒,刺向無辜的同類。諸多瑣碎的衝突,皆可歸之於一顆粗鄙堅硬的心。
天則橫議
關注
「好人」、「壞人」之辯
天則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軍:好人是有所爲有所不爲的人,而壞人大都屬無所不爲的人。這一劃分標準雖籠統卻很實用,且有些中國古老哲學回光返照的意味。
雷鋒
關注
學習雷鋒好榜樣?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雷鋒可以學習,但切莫把「學習雷鋒好榜樣」當作體制缺陷的遮羞布。否則,我們只會失去更多體制改進的良機。
道德
關注
現代中國渴望新道德規範
FT專欄作家戴維•皮林:在中國越來越光鮮、日益現代化的外表之下,關於道德問題的辯論總是會再三浮現出來。這個國家如今開始渴求物質發展之外的其他東西。
食品安全
關注
道德淪陷是果不是因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王澤基、解青:最近食品安全問題屢屢被曝光,但道德淪陷並非發生惡性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經濟發展不平衡纔是病竈所在。
道德
關注
辛格抨擊印度企業界道德缺失
FT商學院
關注
商學院講不講道德?
國際MBA教育顧問金泰爾:我曾在哈佛商學院教商業倫理,但我遭遇了一場「信仰危機」,我開始懷疑:教授這門課程本身究竟是否合乎倫理?
商學院
關注
教授道德的商學院
讓經理人們在一所致力於道德教育的學校學習,不僅可以讓他們獲得一份清白的道德「體檢表」,還具有良好的商業意義。
西方
關注
西方說教可以休矣
香港恆隆地產主席陳啓宗:當前全球正在五個方面發生根本轉變,首先是道德權威的再平衡。慣於對亞洲說三道四的西方,已經沒有理由顯示自己的道德優越感。
熱門文章
1.
中國經濟的問題是不是「消費不足」?
2.
作爲保守主義的川普主義及其誤解
3.
「新消費熱」中的冷思考
4.
穩定幣新戰場:離岸人民幣的全球進擊與現實挑戰
5.
中國企業利潤下降,如何扭轉?
6.
穩定幣:鏈接現實與數字經濟的「橋樑」
7.
中國悄然擴大稀土和磁體出口管制
8.
川普服務於誰?
9.
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
10.
對「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傳統階層觀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