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食品安全問題屢屢被曝光,很多「黑心事」還都和名氣響噹噹的大企業相關,弄的人心惶惶,不知道到底該信什麼,該喫什麼。一條在新浪微網誌上「瘋傳」的微網誌道出了百姓的無奈:「早上。買兩根地溝油油條。切個蘇丹紅鹹蛋。衝杯三聚氫氨奶。喫完開錦湖輪胎的車去上班。中午,瘦肉精豬肉炒農藥韭菜。再來一份人造雞蛋滷注膠牛肉。加一碗石蠟翻新陳米飯。泡壺香精茶葉。下班,買條避孕藥魚,尿素豆芽,膨大西紅柿,石膏豆腐,回到家,喫個增白劑加檸檬黃饅頭...... ”
連續惡性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後,溫家寶直言國人道德淪陷,媒體直呼中國社會底線難尋。道德重建,價值觀念被提上頭條,北京禁止了浮誇奢侈廣告語,河南封存傾倒一百三十多噸豬肉製品……
道德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一廂情願。道德是一種社會資本,需要長時間的不斷努力積累才能形成風氣。道德培養同時不能少了法律制約,人是經濟動物,趨利避害是自然選擇,正是因爲有了法律的制約和監管,人才能在做選擇的時候避免選擇「不道德」的事情。久而久之,這種制約的力量就造成人們自然選擇「對」的事情,道德標準、價值取向也就形成並固定,成爲無需嚴苛監督而奉公守法的傳統。
您已閱讀22%(482字),剩餘78%(17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