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經

川普貿易戰令美國關稅收入激增

數據顯示,5月份徵稅總額達到創紀錄的242億美元,但也凸顯了全球貿易流動可能受到的扭曲。
3小時前

香港遊客因漫畫地震預言取消赴日行程

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中對7月5日災難的暗示影響了航班預訂和團體旅遊價格。
5小時前

「伊隆終於醒悟」:馬斯克努力從川普手中拯救特斯拉

世界首富的政治威脅並沒有阻止總統的「大而美法案」損害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利潤。
5小時前

中國央行就低利率問題向歐洲金融機構尋求建議

據悉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已向至少兩家歐洲銀行發出「特別」請求,凸顯其試圖避免像日本「失去的20年」那樣陷入長期通縮。

嘉蘭惠:從陳納德將軍身上汲取中美前進新動力

「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館長嘉蘭惠(Nell Calloway)表示,中美應強調過去聯盟的合作精神,不讓對抗敘事成爲民族主義或競爭的工具。

中國經濟的問題是不是「消費不足」?

徐瑾:消費不足更多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其核心是生產發展模式的結果,而提倡加大國有投資可能繼續加大扭曲。如何真正拼經濟?

就業
北大張丹丹專訪:警惕AI加速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失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張丹丹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大學畢業生的技能與市場需求不完全匹配仍是目前中國勞動力市場面臨的一個挑戰。

晶片軟體製造商表示,美國取消了對華銷售限制

西門子、新思科技和Cadence表示,隨著華盛頓與北京之間一項貿易協議生效,美國政府已取消最近對在中國銷售的限制。

採礦業
全球關鍵礦物「去中國化」進程或將提速

裘菊:世界「關鍵礦物」供應鏈格局將在未來5-10年發生重大改變。歐美國家加速推進「關鍵礦物」國家安全戰略,將動搖和削弱中國影響力。

每週時事分析:中國解禁日本海產品的思考

曹辛:中國處理此事實際上遵循著一個原則,即兼顧消費者權益、產業利益與國際關係的新局勢,其中國際局勢的變化是最大的推動力。

美元
再談美元霸權與穩定幣:美元霸權不是被擊敗的,而是被繞過的。

汪揚:美元霸權不是被擊敗的,而是被繞過的。不是被另一個霸權取代,而是被去霸權化。不是在某個戲劇性時刻崩塌,而是在千萬個P2P交易中悄然瓦解。

消費
用演算法拿捏消費者? 「割韭菜」之前,請三思

李曦:商家的演算法套路看似是與消費者的零和博弈,儘管演算法定價極具吸引力,但盲目開發應用,不僅未必能拿捏消費者,反而可能踩坑。

比特幣
比特幣十年:瘋狂投機、理性共識與發散的未來

本文回顧了過去10年比特幣的歷史表現,分析了資產屬性的特徵及背後的驅動因素,並提出了三個未來可能的敘事框架。

鄭偉勇:「杜立特行動」值得中美兩國銘記

歷史學者鄭偉勇指出,1942年杜立特突襲東京行動是中美人民共同創造的英雄史詩。回望歷史,著眼當下,中美民衆應找到共同目標,共同奮鬥。

成長動能切換,謹防「低通膨陷阱」——2025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

張林:中國經濟具有儘快走出「低通膨陷阱」的動力和潛力,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中國經濟與人民幣在全球經體系中的重要程度將上行。

川普威脅再次提高對日本的關稅

美國總統無意延長7月9日的最後期限,屆時將對貿易伙伴加徵更多關稅。

作爲保守主義的川普主義及其誤解

劉海影:川普主義衝擊波正在遍及全球,更多的人不再把川普當作一個商人、一個業餘政治家,而是認真思考他作爲歷史性政治家的可能地位。

企業
中國企業利潤下降,如何扭轉?

沈建光:隨著搶出口和以舊換新效應減弱、房地產轉弱、物價低迷,疊加貿易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或再度顯現,可能對企業現金流造成更大壓力,如何改進?

理解阿里新一輪的合夥人制度改革

鄭志剛: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阿里新一輪的合夥人制度改革,進而從中解讀阿里未來一段時期的戰略調整方向呢?

中國應乘經濟好轉之機推動深層改革

普拉薩德:今年中國經濟企穩,政府應利用這一時機推動改革,解決經濟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

美國參議院否決阻止各州監管人工智慧的計劃

由大型科技公司支持的有爭議的提案在共和黨內部造成了分裂。

「西方僞史論」的陷阱與代價

鄧聿文:中國要真正實現文化復興,不能靠「我們早就有」這種「阿Q式」的精神幻覺,而要靠「我們還能再創造」。

港股大幅跑贏中國內地A股

今年迄今爲止,中國內地股市與年初時持平,而香港恆生指數上漲20%。經濟復甦乏力和貿易戰打擊了內地的投資者情緒。

稀土
中國悄然擴大稀土和磁體出口管制

中方已開始要求對未列入最初管制清單的產品進行額外檢查和第三方化學檢測與分析,造成出口延遲。

川普消除關稅漏洞,引發美國購物者拋棄希音和Temu

受中美貿易爭端的嚴重影響,一度方興未艾的在線零售商正將重點轉移到歐洲。

中國製造業活動仍處於收縮狀態

受貿易戰的影響,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4月開始陷入收縮狀態,不過6月份讀數有所改善。

穩定幣
穩定幣:鏈接現實與數字經濟的「橋樑」

葉冬豔、歐陽輝、曹輝寧:爲什麼市場需要穩定幣?如何購買和使用?發行方如何盈利?以及爲何穩定幣並不總是穩定?

穩定幣
穩定幣新戰場:離岸人民幣的全球進擊與現實挑戰

方宏進表示,如果人民幣要國際化、要在新型數字金融裏突破天花板,唯一有可能的是離岸人民幣穩定幣。

處於川普關稅前線的亞洲工廠

紡織品生產商、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汽車供應商等正試圖理清動盪市場的局勢。

高價無人機和日本隱藏的人工智慧冠軍

北京如何利用無人機作爲貿易談判中的有力籌碼?輝達、超微半導體和微軟的高階主管們爲何紛紛前往日本拜訪一家鮮爲人知的日本公司?

汽車製造商蓮花計劃終止在英國的生產

歷史悠久的諾福克工廠關閉將使1,300個工作崗位面臨風險,併成爲該國汽車行業的最新打擊。這家英國跑車製造商現由中國吉利控股。

如果美國撤出,北約會發生什麼?

美國軍隊一直是該聯盟的基石。但隨著美國優先事項的轉變,包括在中東的調整,歐洲盟友正面臨新的壓力。

FT雜誌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如何開始

可能引發更大範圍市場動盪的氣候衝擊。

FT雜誌
戰爭如何變得具有傳染性

隨著和平規範的消退,一種新型武器讓衝突變得更加廉價且更易爆發。

中國工業企業利潤下滑

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同比成長1.4%,而1-5月轉爲同比下降1.1%。這是美中貿易關係緊張背景下中國經濟壓力加劇的最新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