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蘭惠(Nell Calloway),自2016年起擔任「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館長/執行長。在此之前的2008年起她擔任博物館館長。她是著名的飛虎隊創辦人克萊爾•陳納德(Claire Chennault)將軍的孫女,飛虎隊因在二戰中幫助拯救中國而受到讚譽。嘉蘭惠對博物館使命的熱情既非常專業又非常具有個性化。她的母親羅斯瑪麗•陳納德•西姆拉爾(Rosemary Chennault Simrall)是博物館的創辦人之一。嘉蘭惠通過博物館以及她在美國和亞洲的持續工作,引領陳納德家族實現將軍遺產的願景。她在國內和國際上孜孜不倦地努力提醒人們二戰期間美國與中國和亞洲人民之間存有的密切關係。
在國際上,嘉蘭惠曾多次成爲中國政府的貴賓,因爲飛虎隊在中國仍然備受尊崇。2024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轉達了對嘉蘭惠女士長期致力於傳承「飛虎隊」精神的謝意,並希望她進一步爲推動中美兩國人民友誼貢獻力量。在她的領導下,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成爲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的創辦成員。
嘉蘭惠是美國和世界各地二戰退伍軍人及其家人的知名倡導者。她定期會見退伍軍人及其家人。她爲所有美國退伍軍人組織的主要領導人熟知,包括「美國軍團」和「海外戰爭退伍軍人組織」。她很榮幸能夠儲存路易斯安那州東北部豐富的歷史,並繼續在其他國家人民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樑,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以下是訪談實錄。

問:作爲陳納德將軍的孫女,你通過影片方式參加了由上海市公共關係協會和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主辦的「歷史照進現實 合作點亮未來」紀念會,你向觀衆表達了哪些主要觀點?
嘉蘭惠:記住歷史非常重要,因爲它提醒我們已經發生過的好事情,也警告我們所犯的錯誤。當日本軍隊轟炸美國珍珠港時,我們似乎別無選擇,只能與中國結盟,試圖擊敗日本帝國軍隊。爲這一聯盟鋪平道路的是一位名叫克萊爾•陳納德(Claire Chennault)的人,他自1937年以來一直在中國軍隊服役,並於1941年組建了一支志願軍來援助中國。他們爲保衛中國免受日本侵略而表現出的勇氣和犧牲象徵着美中兩國之間強大的團結時刻。這種團結可以照亮我們的未來。我們必須選擇放大這一閃耀光芒,以此向歷史致敬,並呼籲保持建設性對話、相互理解和對和平的共同承諾。
問:你如何評價本次大會的主題「歷史照亮當下 合作點亮未來」?你能否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闡述你對中美關係的理解和期待?
嘉蘭惠:這個主題既有力又及時。這段歷史反映了持久的價值觀,併爲今天的選擇提供了指導。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時期,各國也可以爲了共同的事業而團結起來。這個教訓在今天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從歷史角度來看,這種合作不僅是軍事上的,而且具有深刻的人性光芒。我的祖父陳納德將軍和飛虎隊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他們不僅共享戰場,而且相互尊重、信任和犧牲。這種聯繫表明,當兩個國家專注於捍衛自由、尊嚴與和平等等共同價值觀時,她們就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從現實角度看,中美關係無疑是複雜的。我們面臨經濟競爭、政治分歧和戰略挑戰。這意味著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我們必須建立信任基礎,尤其是在緊張局勢加劇的時候。歷史告訴我們,即使存在巨大的文化和政治差異,建立友誼也是可能的。我們必須在影響全球未來的領域找到共同點,例如公共衛生(特別是考慮到過去的大流行)、科學創新和預防衝突。正如中國和美國曾經共同努力保護世界免遭暴政一樣,我們現在面臨的全球挑戰也需要類似的團結和勇氣。
這次會議的主題不僅僅是文字,它更呼籲採取行動,從我們共同的過去中汲取教訓,選擇合作而不是對抗。作爲一個家族遺產深深植根於美中友誼的人,我希望兩國繼續尋求理解,維護尊嚴,塑造和平與夥伴關係的未來。
問:你認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之際,在上海隆重紀念陳納德將軍領導的飛虎隊援助中國抗戰以及中國軍民營救美國飛行員的活動可能會對美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你如何評價這次紀念活動的現實意義?
嘉蘭惠:許多美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可能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二戰期間中美之間的英勇合作。這次紀念活動可以讓人們關注一個鮮爲人知但鼓舞人心的聯盟,展示美國和中國如何並肩作戰,本質上就像兄弟一樣爲共同的事業而奮鬥。
在政治和媒體敘事常常關注競爭和緊張衝突主題的時代,這一事件使雙邊關係變得人性化。中美並肩共同對抗日本侵略,中國軍民奮不顧身救助美國飛行員的故事凸顯了超越國界和意識形態的勇氣和善良。它培養了美國觀衆的同理心和歷史視角。
對於二戰老兵和歷史學家的後裔來說,這一活動是一次有意義的紀念活動。它證實了在中國服役的美國人所做出的犧牲,並認可了他們的持久遺產。它還邀請美國學者和教育家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和教授這段重要的歷史。
紀念活動提供了一個非政治的參與平臺,植根於共同記憶而不是當前的爭端。它爲美中兩國反思、文化外交和民間交流提供了空間,這對於減少不信任和重建信心至關重要。它具有教育、治癒和啓發的力量。在中美關係未來存在不確定之際,這一紀念活動可以充當道德指南針,表明尊重、信任和共同目標曾經存在和流行並可能再次盛行。
問:你如何評價陳納德將軍身上所體現的中美友好合作精神?在中美激烈競爭背景下,你認爲陳納德將軍的哪些精神仍值得中美兩國政府和人民銘記和弘揚?
嘉蘭惠:陳納德將軍的遺產不僅是軍事英勇,而且具有強烈人道主義精神的遠見卓識。即使在當今美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他的友好合作精神仍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陳納德將軍代表了一種美國獨特的領導力:有原則、勇敢、堅定地致力於相互尊重。他不僅領導了飛虎隊,還與中國人民建立了相互尊重的私人關係,理解他們的痛苦、堅韌和希望。他與中國的合作不是基於便利或政治利益,而是基於共同的人性和反擊共同的敵人——侵略和暴政。這種精神或尊重,有目的的合作是持久國際友誼的基礎。
陳納德將軍的遺產可以作爲道德指南針和歷史指南。他證明了可以在不喪失人性的情況下競爭,可以在不破壞關係的情況下表達不同意見。在外交信任脆弱之際,他的歷史經歷提醒雙方,尊重和同情不是弱點,而是應該尋求的優勢。
他與中國飛行員、官方和平民的深厚聯繫表明,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可以克服政治緊張局勢。這些民間關係是雙邊關係最有彈性的基礎,是我們今天必須保護和重建的基礎。
我的祖父並沒有走最簡單或最受歡迎的道路。當美國政府中的許多人猶豫不決時,他爲中國發聲。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外交政策中的勇氣往往意味著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即使這會帶來不便。他的精神不是過去的遺蹟,而是美好未來的藍圖。它提醒中美雙方,真正的力量不僅在於軍事實力或經濟影響力,而在於誠信、同理心和勇氣的合作能力。
他的遺產屬於兩國,將其發揚光大不僅是一種紀念,更是一種希望。
問:中國綜合實力實現大幅提升,但一些美國學者對中國發展發出不信任和懷疑信號,比如提出了 「中美關係修昔底德陷阱」論斷。作爲中美歷史上經典合作參與者的後代,你認爲中美雙方應如何繼續探索這段光輝合作歷史的現實價值?其中,民間交往在中美關係中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嘉蘭惠:作爲在二戰期間歷史性的美中聯盟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陳納德將軍後裔,我相信我們共同的歷史不僅是自豪的源泉,而且是塑造現實和未來的強大工具。
「修昔底德陷阱」理論認爲,崛起大國註定會發動對既有霸權國的衝突,這是基於歷史模式的經驗解說。歷史也向我們展示了非同尋常的合作時刻,比如反法西斯戰爭期間飛虎隊與中國人民的夥伴關係。這證明我們可以克服分歧,爲共同的事業而奮鬥。
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美國對此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擔憂是自然的。但如果我們讓恐懼主導我們的思維,我們就有可能製造出我們本希望避免的衝突。相反,我們必須利用我們共同的信任和犧牲歷史作爲重新合作的基礎。
我們必須儲存和宣傳「飛虎隊」的故事以及中美合作的其他案例,無論是在博物館、紀錄片、學術交流、學校課程甚至在我們的家裏。我們必須在兩國同步展開這些活動,並提醒兩國人民並肩作戰。我們決不能讓對抗敘事成爲民族主義或競爭的工具,兩國政府都應該強調過去聯盟的合作精神,將其視爲即使在地緣政治壓力巨大的時期也能實現共有目標的契機和歷史象徵。
在高層外交中,我們的領導人可以借鑑這段歷史來確定基調,重建信任,並提醒彼此穩定與和平的長期價值勝過短期利益。
我的祖父在一封家信中說,「維持和平比戰爭更難」。
中美兩國註定不會發生衝突。我們有能力從我們共同的過去中汲取教訓,在過去,合作戰勝了分裂。「飛虎隊」的遺產提醒我們,即使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相互尊重、勇氣和夥伴關係也能夠獲勝。我們不能把和平與合作視爲一個理想主義的夢想,而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
問:藉助FT中文網在全球華語界的影響力,你有什麼想對中國讀者說的嗎?你對中美文化交流的前景有什麼期許?
嘉蘭惠:作爲克萊爾•陳納德將軍的孫女,我不僅對美中友誼的歷史有著切身的關聯,而且對中國人民在現代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所表現出的勇氣、韌性和善良深表敬意。我的祖父經常談到中國軍民的忠誠和勇敢以及他對並肩作戰的中國軍民的深深敬意。
這段歷史不應該被忘記!它應該受到尊重,並繼續激勵我們這些相信和平、對話和各國人民之間相互尊重的人。
在誤解和不信任日益加深的時候,我認爲記住中美兩國人民團結和共同犧牲的歷史遺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我們必須將彼此視爲人類同胞,而不是威脅,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理解的故事、價值觀和夢想。
儘管各國政府可能存在分歧,但人們仍可以選擇相互理解。讓陳香梅與「飛虎隊」的故事成爲一記警鐘,提醒美中兩國過去曾是朋友,而未來也可以再次成爲朋友。就像他們爲我們帶來了80年的和平一樣,讓我們共同努力,爲我們的後代爭取同樣的福祉,這是我們共同享有的權利。正如我的祖父在1949年所寫的那樣:
“It is my fondest hope that the sign of the Flying Tigers will remain aloft just as long as it is needed, and that it will always be remembered on both shores of the Pacific as the symbol of two great peoples working toward a common goal in war and peace.”
我最殷切地希望,如果我們都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回顧歷史時將會看到,我們同樣發揮了作用。
(注: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中美關係,目前正在推動「中美關係百人百訪」欄目,WeChat號:porsche910114。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