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與職場教育

當今裁員的殘酷真相

克拉克:通過電子郵件或者電話解僱員工的形式非常普遍,但這種對企業文化毫無必要、卻極其殘忍的做法應該被叫停。

未來的金融家正在學習像機器一樣思考

商學院正在重新設計課程,旨在培養能夠解讀機器學習模型,並能在數據豐富環境中做出關鍵決策的畢業生。

創業成功可以教出來嗎?

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企業家精神課程,但創業者質疑其價值。

歐洲院校在金融碩士課程排名中表現突出

FT 2025年全球面向無工作經驗申請者的金融碩士課程排名出爐,法國ESCP商學院奪得第一。

商學院競相緊跟AI發展

高階主管教育越來越側重於對科技的實際理解。

法國高校積極吸引赴美受阻的國際學生

法國商學院正在從速招收那些擔心受川普政府簽證限制影響的外國學生,或爲其延長申請截止日期。

「存款千萬換子女實習」一定就是不合理的嗎?

劉遠舉:中國社會有著強烈的烏托邦式的公平訴求,但正是這個訴求,最終導向達爾文式的現實。

滙豐警告員工:辦公室出勤率未達標或扣獎金

滙豐英國的員工被告知,他們的部門經理將開始更嚴格地監控辦公室出勤率。

工時長、不靈活,但金融崗位仍然受到歡迎

儘管最近金融業出現了大量裁員,但高薪和職業發展機會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有了AI,投行新人還需要苦練基本功嗎?

科本:一些討厭的雜活往往是幫助初級員工建立起判斷力的「腳手架」,由AI替代完成這類任務,是訓練員工的好方式嗎?

英國最低工資標準直追底層白領工資

奧康納:英國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並未導致大量就業崗位消失,但最低工資與中位數工資的差距縮小正在導致其他問題。

商學院教學案例研究:會計從電子表格邁向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爲審計質量和財務報告帶來了機遇與風險。

爲什麼大佬也討厭開會?

雅各:摩根大通董事長戴蒙在致股東信中對什麼事都要開會的風氣進行了猛烈抨擊,這引發了許多共鳴。

面對加班文化,職場人何以自處?

劉遠舉:對抗加班文化,你得爲自己做點什麼。這種個體的努力纔是真正的推動力,也是符合經濟、社會規律的,能以最小的成本推動社會的發展。

葛音:女性如何收穫可持續成長?

知名律師、女性賦能公益社羣「她成長」創辦人葛音表示,個人可持續成長的關鍵在於提升認知,打破自我設限是拓寬認知邊界的首要前提。

如果新手從白領世界中消失……

奧康納:如果人工智慧替代新手工作、令初級員工失去學習和進步的機會,職業商業模式可能需要做出改變。

商學院逐漸放鬆對人工智慧的抵制

儘管人們擔心傳統學習會受到威脅,但大約有100個院系使用多倫多羅特曼的助教聊天機器人。

西班牙IE商學院登上最佳線上MBA榜首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和華威大學再次緊隨其後獲得第二和第三。

在線課程挑戰傳統MBA提供商

學生不再侷限於地域或僵化的結構,他們需要更便宜、更靈活的選擇。

商學院教學案例研究:公益企業能否解決人工智慧治理挑戰?

當監管將成長放在首位時,公司是否應該繼續使其治理與公共利益保持一致?奧爾特曼的OpenAI爲非營利性法律結構提供了檢驗標準。

職場年齡歧視勝訴案的賠償額越來越高

2022-23年度,年齡歧視勝訴案件的平均賠償額成長了624%,達到10.3萬英鎊。

要求員工坐班導致的後勤混亂

羅傑斯:在要求遠距辦公的員工來辦公室坐班的單位裏,辦公空間和停車位不足導致了一些員工的抱怨。

2025年FT MBA排名:沃頓商學院蟬聯榜首

面對來自替代課程的挑戰和對學位未來的擔憂,頂尖的MBA課程依然保持自己的優勢。

AI掀起的隱祕革命

薩姆•喬伊納:如今,律師、銀行家和許多其他專業人士都在使用聊天機器人生成對外溝通的文字,而他們的東家對此未必知情。

多任務處理並不能解決「不堪重負」的工作任務

研究表明,人腦無法同時處理太多事情,所以遛狗時不要參加會議。

關於有錢老闆這件事

克拉克:在職場中,富裕的管理者日益與收入較低的員工隔離開來,這可能會產生深遠的政治後果。

外賣平臺主動反超時工作,反映了一種時代趨勢

劉遠舉:新技術未必一定能打破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將新技術、新行業獲得的財富分配給更多的普通人,讓產業更加普惠,才能打破中等收入陷阱。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首次在FT歐洲商學院排名中登頂

巴黎高等商學院和倫敦商學院分別列於第二和第三位。

TikTok裁員影片給發佈者和僱主都帶來風險

Z世代員工發佈裁員影片成爲潮流,但此舉可能損害他們的未來前景。

花旗在尋求全面改革的同時削減職位晉升

花旗下個月將只有2000名員工可以獲得加薪和晉升,少於之前的約8000人。

當一位40+的前職業經理人決定換城定居

張樂愚:對於陳路齊來說,帶著一家人離開長期居住的北京,是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對事業和生活的二次規劃,也代表著他對焦慮和希望的重新理解。

安永解僱數十名同時參加多個在線培訓課程的員工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稱多任務處理違反美國政策,但一些人認爲解僱屬於反應過度。

研究:不到四分之一的英國員工希望在社交活動中飲酒

對基於遊戲的工作場所社交活動需求的增加,標誌着嗜酒聖誕派對的終結。

過度工作:工作如何貪婪地索取了我們的時間

雅各:《過度工作》一書探討了長時間工作如何席捲美國,使過度工作「成爲一種生活常態」,並提出要徹底改革工作模式。

工資上漲必須有理由嗎?

哈福德:在蓬勃發展的經濟中,有競爭力的工資總是在不斷上漲。

人工智慧是如何製造「千篇一律」的求職信

新技術可以幫助求職者脫穎而出,也可以阻礙他們和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