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社會

面對加班文化,職場人何以自處?

劉遠舉:對抗加班文化,你得爲自己做點什麼。這種個體的努力纔是真正的推動力,也是符合經濟、社會規律的,能以最小的成本推動社會的發展。

2025年4月23日,猿輔導武漢公司一名 26 歲男性員工被曝在調休期間於公司內猝死,事件經媒體報導後,迅速引發公衆對加班文化的強烈關注。儘管猿輔導在25日回應稱「當日團隊未安排加班」。但該公司先前,已因高強度加班問題被多次曝光。2023 年即有前員工爆料,其武漢公司存在單日加班超 6 小時、日常管理嚴苛(如喫飯、上廁所需報備)等現象。

就在這一事件發生的前幾天,有網友發文稱,小米要求員工日均工時不低於11.5小時,其中低於8小時需要提交說明,工時排名靠後的要被約談,甚至勸退。多位小米員工證實了這一情況,隨後,「小米查工時」也引發網路熱議。

一個年輕人猝死的訊息,總是讓人痛心和惋惜。不過,客觀地來說,我覺得猝死這種事,多數是意外,在沒有發現基礎病的前提下,可能很難證明與加班的因果關係。只要人數一多,總有各種疾病和意外,就像富士康工業園裏有年輕人跳樓,大學校園裏也有。

您已閱讀12%(386字),剩餘88%(27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