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思

舉報應不應該設門檻?

劉遠舉:任何一項制度,應有正反饋的鼓勵機制,與此同時,對於濫用,也應該有負反饋的抑制機制,起碼,應該建立一定的門檻。
1天前

舉報應不應該設門檻?

劉遠舉:任何一項制度,應有正反饋的鼓勵機制,與此同時,對於濫用,也應該有負反饋的抑制機制,起碼,應該建立一定的門檻。
1天前

對「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傳統階層觀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

劉遠舉:對主理人的諷刺,實則是傳統階層觀念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說到底,不過是恐懼——恐懼賣煎餅的竟敢和自己共用「中產」這個詞。
2天前

對「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傳統階層觀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

劉遠舉:對主理人的諷刺,實則是傳統階層觀念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說到底,不過是恐懼——恐懼賣煎餅的竟敢和自己共用「中產」這個詞。
2天前

所有的修復,都註定徒勞無功

劉遠舉:公司當然可以年輕化,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進進出出的可以永遠是年輕人。但是這只是表面的,如今的兵,和當年的兵已經不一樣了。
6月26日

所有的修復,都註定徒勞無功

劉遠舉:公司當然可以年輕化,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進進出出的可以永遠是年輕人。但是這只是表面的,如今的兵,和當年的兵已經不一樣了。
6月26日

更大程度的開放電影行業,是一個理性的多贏選擇

劉遠舉:提振電影市場,不僅關係到電影行業本身的消費,也直接影響到購物中心等更大範圍的消費。
6月20日

更大程度的開放電影行業,是一個理性的多贏選擇

劉遠舉:提振電影市場,不僅關係到電影行業本身的消費,也直接影響到購物中心等更大範圍的消費。
6月20日

「掃地僧迷思」,應適可而止

劉遠舉:公衆對「韋神」的追捧,不是中國社會對知識、專業的推崇,恰好相反,這波造神的本質是反智、反專業的。
6月17日

「掃地僧迷思」,應適可而止

劉遠舉:公衆對「韋神」的追捧,不是中國社會對知識、專業的推崇,恰好相反,這波造神的本質是反智、反專業的。
6月16日

爲什麼高考作文題目會心靈雞湯化?

劉遠舉:在缺乏思想資源、缺乏邏輯的一代人身上,非要考察思辨能力,就只有心靈雞湯一途了。簡而言之,用蘿蔔雕花,不用金玉。
6月9日

這世界只有「選擇題」

劉遠舉:爲什麼人們會把選擇題當作是非題?因爲他們出現了財政幻覺,當大家激動於各種宏偉的公共建設時,完全不知道,這個錢要自己來出。
6月5日

這世界只有「選擇題」

劉遠舉:爲什麼人們會把選擇題當作是非題?因爲他們出現了財政幻覺,當大家激動於各種宏偉的公共建設時,完全不知道,這個錢要自己來出。
6月5日

在哈佛演講的蔣雨融堵了普通人的路嗎?

劉遠舉:這場輿論風波並不大,但可謂一滴水見太陽,有人看到的是白左的幼稚,有人看到的是川普的英明,有人看到的是階層固化。
6月3日

在哈佛演講的蔣雨融堵了普通人的路嗎?

劉遠舉:這場輿論風波並不大,但可謂一滴水見太陽,有人看到的是白左的幼稚,有人看到的是川普的英明,有人看到的是階層固化。
6月3日

從復旦校友億元捐贈看「文科無用論」

劉遠舉:市場經濟40年,很多中國人對生產的認知,還停留在理工科、工程師、工人、工廠上。
5月29日

從復旦校友億元捐贈看「文科無用論」

劉遠舉:市場經濟40年,很多中國人對生產的認知,還停留在理工科、工程師、工人、工廠上。
5月29日

「存款千萬換子女實習」一定就是不合理的嗎?

劉遠舉:中國社會有著強烈的烏托邦式的公平訴求,但正是這個訴求,最終導向達爾文式的現實。
5月28日

「存款千萬換子女實習」一定就是不合理的嗎?

劉遠舉:中國社會有著強烈的烏托邦式的公平訴求,但正是這個訴求,最終導向達爾文式的現實。
5月28日

農民工坐在地鐵地上,當「規矩」遇上「道德」

劉遠舉:不要輕易地把政治正確當作預設的前提,而是要就事論事。
5月26日

農民工坐在地鐵地上,當「規矩」遇上「道德」

劉遠舉:不要輕易地把政治正確當作預設的前提,而是要就事論事。
5月26日

雷軍的煩惱,源於當初擁抱「觀念延遲」紅利

劉遠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更戲劇性的是,這饋贈來得快,消失得也快。
5月22日

雷軍的煩惱,源於當初擁抱「觀念延遲」紅利

劉遠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更戲劇性的是,這饋贈來得快,消失得也快。
5月22日

胖東來的玉石生意能做的下去嗎?

劉遠舉:胖東來長期以一種高期待的道德敘事,是無法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來敘事的。所以胖東來只要賣玉,就一定會紛爭不斷。
5月7日

面對加班文化,職場人何以自處?

劉遠舉:對抗加班文化,你得爲自己做點什麼。這種個體的努力纔是真正的推動力,也是符合經濟、社會規律的,能以最小的成本推動社會的發展。
4月28日

市場永不內卷

劉遠舉:市場的成本容易被看到,於是大家會「理性地」去設計出一個沒有浪費的機制。但這反而會帶來隱性浪費。越反對內卷,反而會越卷。
4月14日

川普關稅大棒之下,轉口貿易有用嗎?

劉遠舉:川普的極限施壓,從他的社群媒體到各國現實,隔著無數出於利益的阻礙。想把這些產業鏈從中國帶到美國,短期內是不可能的。
4月11日

川普的關稅,到底由誰承擔?

劉遠舉:政客可能撒謊,行業協會可能也只在乎自己行業的利益,但資本市場肯定不會撒謊,會真實地反映整個經濟的趨勢。
4月7日

「反資本」不能都怪司馬南

劉遠舉:司馬南的出現只是個結果。如果不進行市場經濟教育,進行經濟學教育,司馬南、司馬東就會不斷出現。
3月31日

電車0-100公里加速,是否應該被禁止?

劉遠舉:雖然電車都將0-100公里加速作爲賣點,但0-100公里的急速加速,合理且合法的場景,其實極少。
3月27日

爲什麼應該尊重儀式感

劉遠舉:所謂儀式,就一定要花錢,花掉物資,儀式感需要建立在物資的消耗上的。越隆重的儀式,消耗的物資就越多,會增加更多消費。
3月19日

抑制民粹與反智輿論,是各國長期競爭的基礎所在

劉遠舉:所有的輿論都有大眾觀念的影子,而輿論會自下而上地產生影響。
3月17日

高三應該休三天

劉遠舉:家長們抗拒雙休是一種「囚徒困境」。如果自己孩子雙休,別人卻沒有,那自己的孩子自然就會在考試中喫虧。於是大家都不願意雙休。
3月13日

電影《哪吒》是文化輸出嗎?

劉遠舉:《哪吒》的核心思想,是對一種外來價值觀的回應,這沒什麼不好。
3月10日

靈活就業者的社保政策不應被輿論驅動

劉遠舉:當交社保成爲一種道德上的義務,平臺都開始跟進,一些靈活就業崗位向全職化演變,就業容納量就會下降。
2月27日
關於《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