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北大張丹丹專訪:警惕AI加速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失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張丹丹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大學畢業生的技能與市場需求不完全匹配仍是目前中國勞動力市場面臨的一個挑戰。

大部分英國高校的QS排名下滑

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的高校在2026年度QS排行榜中排名上升。

西交利物浦大學公開招生簡章,釋放中國護航國際教育信號

肖經棟:隨著西浦的利物浦大學留學教育項目的示範效應放大,估計會有更多優質國際教育項目規範開放,爲中國學生提供更豐富、更有保障的教育選擇。

哈佛與多所大學洽談接收受川普簽證限制影響的學生

隨著白宮加強對國際學生的審查,美國各高校正在探索臨時應急預案。

深陷爭議旋渦中的哈佛大學

鄭志剛:作爲一種脫離現實、背離傳統的「精英泡沫」,以哈佛爲首的高等教育機構顯然已不再代表自由與進步。

現階段還需要考慮出國留學嗎?

肖經棟:目前留學大環境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中國學生留學路徑仍然是比較多元和暢通。

魯比奧稱美國將「大力」撤銷中國學生簽證

美國國務卿表示將修訂簽證標準,以加強對所有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簽證申請的審查。

香港高校爭相表態「接收」受美國政策影響的國際學生

胡馨兒:對於致力於提高國際排名的香港高校而言,這無疑是「搶人才」的絕好時機。

川普將「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哈佛大學之上

美國總統希望外國學生離開這所常春藤聯盟大學,這讓許多人陷入困境。

美國應屆畢業生面臨勞動力市場「凍結」

隨著企業紛紛削減招聘計劃,美國大學應屆畢業生在求職方面陷入掙扎。經濟學家警告這可能是整體勞動力市場出現麻煩的早期信號。

中外合作項目在國際化學校中再次火爆

肖經棟:中外合作項目最需要關注的是資質,辦學資質會直接影響到境外大學學位證書能否順利得到中國教育部留服中心的認證。

大學存在的意義

西蒙•庫柏: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機構都面臨危機,遠不止是因爲川普,但大學會繼續生存下去。

協和「4+4」爭議彰顯美式醫生培養模式在中國的水土不服

肖經棟:「4+4」模式參考了美國醫生培養模式,但缺乏美國的基礎,在中國自然會碰到水土不服的問題,比如中國沒有統一的醫學標化考試。

川普政府對部分留學生恢復簽證登記

美國司法部稱,在發佈關於如何依法撤銷學生在美學習權利的新政策之前,它將恢復已從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信息系統中清除的記錄。

中美關係續惡化 新東方成長遇阻

中國領先的民辦教育服務提供商,將留學相關業務成長放緩歸咎於國際關係變化

從董明珠「海歸間諜論」看留學生汙名化現象爲何盛行?

肖經棟:很遺憾的是,面對以董明珠爲代表的海歸間諜汙名化現象盛行,中國國際教育界目前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

川普指責美國大學違反外國捐贈法

川普簽署行政令,要求執行關於美國高校接受外國資金的聯邦法律,並改革大學認證制度。

川普政府暫停向哈佛提供22億美元資金

起因是哈佛大學拒絕配合美國政府的施壓要求,此舉標誌着白宮與美國大學之間的對峙升級 。

美國撤銷500多個外國學生簽證

隨著對大學的打擊力度加大,高等教育協會表達了擔憂。

英國內政部對畢業生簽證的改革遭到反對

英國政府限制海外學生留在英國的計劃遭到教育部的反對。

川普政府將審查對哈佛大學的90億美元聯邦撥款

繼哥倫比亞大學最近被撤銷資助之後,川普政府針對精英大學的行動再次升級。

監管機構稱英國院校破產風險上升

根據英國學生事務辦公室的數據,留學生人數減少和員工成本上升正在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失。

禁中國公民獲美國學籤法案提出將加劇赴美留學人數下降

肖經棟:預計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的下滑趨勢至少會持續3年之久。

英國正在經歷一場毫無必要的學術衰退

奧哈拉:由於缺錢,英國的大學被迫陷入了一場殘酷的學生爭奪戰,並砍掉學術院系,使英國的研究和教學基礎空心化。

有了人工智慧,學生仍需獨立思考

奧康納:生成式人工智慧爲學生提供了一條誘人的捷徑,但如果在學習階段就依賴它,學生可能無法掌握一些重要的技能。

找到適合孩子的國際學校,只需五步:專訪宜校創辦人肖經棟

國際教育在每個地方以及每一所學校,都有很大的差異性。這也是國際教育非常有魅力的地方。

英國大學生使用人工智慧完成作業的人數激增

技術的迅速普及引發瞭如何評估大學生作業的問題。

《唐探1900》的當代留學啓示錄

肖經棟:從留美幼童開始所引發的留學潮,我們會發現留學一直是歧視和重視的矛盾結合體。

英國必須資助更多博士才能在AI領域領先

西爾弗:博士爲英國帶來了巨大的價值。如果在英國沒有數量合理的博士生羣體,大學教學和開展研究的能力將會崩潰。

留學性價比的風吹到了中東

胡馨兒、袁漪琳:留在當地就業,對於把留學目的地放在中東的學生而言是符合「性價比」邏輯的結果,而中企出海的東風又爲他們帶來了一波新的機會。

伊朗正在遭遇嚴重的人才流失

薩拉瓦提:在國家發展依賴人才的當下,伊朗卻在不斷流失高材生和專業人士。人才外流是伊朗深層次系統性問題的外在表現。

呼籲西方華人社會共同挖掘「融入西方需要改變的觀念」

何越:找出「融入西方需要改變的觀念」,就是解決「周哈里窗」窘境的辦法之一。意識不到此窗的存在,是「華社泡泡」居民的常態。

從李宗義案例看中國高校生態

林原:中國國內各高校腐敗現象極爲嚴重,公權力異化爲牟取私利工具的現象司空見慣,最嚴重的腐敗問題當屬行賄、受賄。

中國國際教育將迎來最壞但也是最好的時代

肖經棟:隨著申請難度的加大以及留學的複雜化,一些關注留學的家庭會願意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留學,這對學校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英中文化對比之九:「窩裏鬥」VS團結

何越:大陸移民想融入英國主流,提升集體地位,建設大陸華人社區觀念是當務之急,也要打破泡泡,去除「窩裏鬥」的文化陋習。

吳柳芳,對映了誰的傲慢

徐瑾:曾經的世界冠吳柳芳,退役後遭遇職業困境,選直播也沒有徹底走出困境。冠軍尚且如此,不少掙扎在就業和謀生一線的軟階層,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