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熱門文章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廢水利用
關注
廢水回收能緩解水資源供應壓力嗎?
舊金山正在成爲現場水循環利用的世界領導者。在這裏,大型建築必須將自己的廢水重新用於非飲用用途。
2024年7月18日
生活方式
關注
一家試圖拯救「精英工作狂」的阿爾卑斯山間診療所
張璐詩:阿爾卑斯診所的創辦人表示,「成癮」往往與高天賦型人羣相伴,這類人能夠取得傑出的成就,但成就越多,自我毀滅的風險也越嚴重。
2024年8月8日
關稅
關注
川普關稅的「一石四鳥」之計
陳世淵:川普想幹什麼?川普誇張言語、情緒化舉止之外,川普及其內閣的深層次邏輯是什麼?美國關稅有四大政策目標。
4月7日
烏克蘭戰爭
關注
俄烏戰爭地圖導覽:最新進展
俄烏戰爭戰爭地圖導覽。
2月14日
徐瑾經濟人
關注
中金離世女員工:歷史垃圾時間的鏡子
徐瑾:中金女員工離世,爲何引發輿情關注?僅憑藉簡歷與真假資訊,如何能論斷他人人生?在歷史的垃圾時間,管理失敗可能是多數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2024年7月6日
汽車業
關注
中國汽車業是否存在「內卷式」惡性競爭?
周掌櫃:汽車行業是否存在快速「去燃油化」引發的行業地震的可能性,是否存在汽車業金融化帶給經濟劇烈衝擊的風險,這些值得面對和正視。
2024年8月6日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經濟三大風險的必然性
聃丘泰:防範化解風險首先要搞清楚三大風險是如何形成的。地方拼經濟最直接、最容易的就是如同恆大一樣不斷負債。
2024年8月18日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改革
林源:在中國經濟成長面臨地產泡沫破滅、中美之間漸行漸遠等諸多挑戰之際,改革者應有「改革無禁區」的勇氣,引領時代的前行。
2024年7月23日
2024年度報告
關注
2024年中國時政大事盤點
葉勝舟:中央終於發猛力救經濟;延遲退休的「靴子」落地;科學技術「井噴」式突破;多邊外交兩大成果矚目;青年「較真」推動社會進步……
2024年12月24日
中國股市
關注
中國股票市場會否迎來一場「靈魂革命」
朱長征:A股近一年來IPO「關閘斷供」,在生態鏈的上游VC/PE端產生症候;從融資轉向投資,卻不割裂其連體關係,需要把上市選擇權交給市場。
2024年8月26日
徐瑾經濟人
關注
吳柳芳,對映了誰的傲慢
徐瑾:曾經的世界冠吳柳芳,退役後遭遇職業困境,選直播也沒有徹底走出困境。冠軍尚且如此,不少掙扎在就業和謀生一線的軟階層,又該如何?
2024年11月30日
徐瑾經濟人
關注
延遲退休:無法迴避的問題
徐瑾:延遲退休,是對社會契約的一次改變,養老涉及不同世代的根本利益;應該建立在不同世代人羣合意的基礎之上,年輕人的聲音尤其值得一聽。
2024年7月30日
中國政治
關注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前瞻
葉勝舟:最期待的是儘快制定《國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還期待對財稅體制動大手術,縣處級以上幹部家庭財產公開,應對人口快速老化有乾貨。
2024年7月11日
關稅
關注
貿易戰下中國經濟的危與機
鄧希煒:川普關稅政策對中國而言,短期壓力雖大,但長期通過產業鏈韌性建設、內需市場挖掘和理性出海,中國經濟仍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5月5日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8000億元穩定股市計劃能否提振實體經濟?
投資者對央行通過「史無前例」的貸款工具提振市場表示歡迎,但分析師稱還是需要採取財政刺激措施才能重振信心。
2024年9月24日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財政政策的六大轉變
沈建光:呼之欲出的財政刺激政策,將與已經放鬆的貨幣政策協同發力刺激總需求,有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爲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經濟復甦打下基礎。
2024年10月29日
房地產
關注
誰在拋棄一線二手房?
徐瑾:爲什麼一線城市二手房全軍覆沒,誰在拋棄它們?樓市未來如何走?政策還能如何發力?在一個下行時代,持有現金其實也是一種小確幸。
6月23日
中國經濟
關注
李嘉誠賣港口背後的現實考慮
李瀚明:對於長和而言,把握住貨物路途的核心,通過交易交朋友,或許是更賺錢的選擇。
3月12日
關稅
關注
關稅戰背後的硬政治迴歸
徐瑾:關稅戰已經回到硬政治博弈,軟性的輿論戰意義不大。貿易本質上屬於無限遊戲,而地緣政治可能就是零和博弈。中國應以長期主義的眼光對待當下棋局。
4月8日
80後
關注
80後的死亡謠言,對映什麼集體情緒
徐瑾:謠言就是一場潛意識的叫魂,這一場80後死亡率的關注,暴露的不僅是80後的集體焦慮,更是折射出他們年入中年的整體迷茫。
2月27日
歐洲經濟
關注
英國和德國的失敗方式不同
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式現在同樣不成功。
2024年9月20日
中國經濟
關注
展望2025:坐待天明,底部在望
徐瑾:2024似乎迎來政策觀點,一切似乎有回到經濟爲中心的趨勢。無論財富躍進甚至大國崛起,都是認知的產物,而認知,需要以實事求是爲前提。
2024年11月28日
貿易
關注
中美金融戰:王牌在誰手裏?
伍治堅:如果北京和華盛頓的貿易戰升級到金融戰,誰擁有更大的王牌呢?在筆者看來,川普政府可能低估了中國手中的王牌:美國國債。
5月6日
中國經濟
關注
看清中國,做多中國(上)
周掌櫃:理解差異化、兼收幷蓄並與時俱進的國家戰略是「看清中國」的根本邏輯基點,內外視角審視中國市場商業機會的可持續性是最爲重要的戰略判斷。
3月11日
中國政治
關注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定心丸、亮點和冷門
葉勝舟:梳理全會《決定》,大致有四個定心丸、八個亮點、四個冷門,機構改革力度偏小,反腐敗治標未治本。
2024年7月22日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宣佈10兆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計劃
該計劃將幫助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沒有包含直接刺激內需的措施。分析師認爲,一旦川普議程明朗化,中國可能宣佈新刺激措施。
2024年11月7日
2024年度報告
關注
官方定調之後,2025經濟政策如何走
徐瑾:政治局會議定調寬鬆,自然會帶給資本市場更多想像。實體經濟形成正反饋,需要內外環境配合。中國經濟在十字路口,以往框架是否還適用?
2024年12月9日
關稅
關注
自由貿易已死,對等貿易將升
劉海影:自由貿易的全球化時代(global)結束了,差別貿易的割據化時代(glocal)來臨了。所有的經濟模式、商業模式、地緣安全模式都將因此受到巨大影響。
4月7日
FT大視野
關注
「中國製造2025」的成績如何?
近期兩份報告顯示,「中國製造2025」已經實現了其關鍵目標——讓曾經完全依賴廉價勞動力的中國製造業實現現代化。但這一成功並非沒有帶來問題。
5月28日
印度經濟
關注
爲什麼說印度會成爲超級大國
沃爾夫:印度將對世界的未來面貌發揮很大影響力,但這個國家面臨巨大的內部挑戰。
2024年7月9日
中國經濟
關注
三中全會後,誰是經濟成長擔綱?
古堯:三中全會報告承接了以往政策體系,頗令那些想從報告中尋找「投機」機會的人士失望。投資與消費,到底誰是經濟成長擔綱?
2024年7月27日
中國經濟
關注
刺激消費管用嗎?
徐瑾:消費主力的京滬也撐不住了。刺激消費有用嗎?東亞爲什麼不喜歡消費?不同世代對經濟感受也不同,中年人不得不忍受,年輕人最爲無望。
2024年12月24日
關稅
關注
中美貿易戰2.0對供應鏈的衝擊
邢予青:美國對華10%的關稅,看似低於川普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實施的25%的關稅,但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的實際影響會非常大的。
2月17日
展望2025
關注
2025展望:全球經濟的六大變數
沈建光:2025年全球經濟存在幾大變數,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各有都問題。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市和加密貨幣市場是否會出現大波動、大分化,也值得關注。
1月2日
中國股市
關注
經濟增速放緩,中國股票市場能否「長牛」?
葉冬豔、歐陽輝:中國股市先是連續大漲,隨後是大幅震盪調整,投資者由最初的狂熱冷靜下來,又開始陷入到深深的思考當中。中國股市如何才能「長牛」?
2024年11月21日
A股
關注
國家牛市之後財政應該如何發力?
沈建光:貨幣地產等調整已改變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預期,股市回升正是信心體現。反彈是否有可持續性,財政將是關鍵。
2024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