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定地相信,到2047年印度慶祝獨立100週年時,印度將是一個發達國家。」
2023年獨立日那天,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發表全國講話時這樣說。他的願望可行嗎?可行。可能性大嗎?不大。但到那一年,印度仍有可能成爲超級大國,經濟規模按某種標準衡量與美國相當。那麼,印度如何才能成爲超級大國?它將面臨哪些挑戰?這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上週,我在新德里的國家應用經濟研究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Applied Economic Research)和消費者團結與信任協會(Consumer Unity and Trust Society)分別舉辦講座,談到了印度經濟的未來這個話題。我通過將印度與希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定的「先進」國家中最貧窮的一個——進行比較,說明了印度成爲高收入國家所要面臨的挑戰。2023年,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印度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略低於希臘的四分之一。如果希臘的人均GDP以略低於0.6%的年增速(1990至2029年的趨勢值,採用IMF的預測)成長,而印度以4.8%的年增速(1990至2029年的趨勢值,採用IMF的預測)成長,那麼到2047年,印度的人均GDP也只有希臘的60%。印度要想在2047年人均GDP趕上希臘,其人均GDP年增速需要達到7.5%。這意味著要接近中國在1990年至2012年驚人的9%增速。(見圖表)
您已閱讀29%(615字),剩餘71%(15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