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港股
關注
新世界發展達成再融資協議後股價上漲11%
這一家族控股的香港地產集團依然面對內部繼任計劃的不確定性。
FT雜誌
關注
下一場金融危機將如何開始
可能引發更大範圍市場動盪的氣候衝擊。
新世界發展
關注
香港新世界發展爭取爲數十億美元貸款再融資
新世界發展在經歷數年雄心勃勃的舉債擴張後,正與多家銀行就再融資進行談判。
亞太公司
關注
香港房地產動盪暴露出基礎薄弱者的問題
最值得關注的是那些經營穩健的開發商與過度擴張的開發商之間的分化。
房地產
關注
中國房價下行持續打擊市場信心
中國最新數據打擊了市場對今年房地產企穩的希望,樓市回暖步伐再度受挫。
房地產
關注
提振消費的關鍵在於房地產
胡偉俊:提振消費的關鍵,短期在於穩定房地產市場以穩住總需求;長期在於從土地財政轉型,從根本上提升消費率。如何避免兩大誤區?
商業地產
關注
簡街以每月400萬美元租下香港頂級寫字樓
紐約交易公司簡街迅速崛起,已能與華爾街最大銀行媲美。
房地產
關注
Lex專欄:年輕人不買房了,中國開發商怎麼辦?
中國房價下跌放緩,這爲房地產行業帶來一些鼓舞,但一些更爲宏觀的因素意味著這不足以幫助開發商擺脫當前困境。
中國樓市
關注
2025年是真正的「後地產中國」元年
馮濤:如果說2024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在「政策託底」與「市場失重」之間反覆拉扯,那麼2025年則是一個揭示制度悖論與結構極限的年份。
日本
關注
日本爲什麼在大拆大建?
李海燕:如果猜測90年代以後的日本房地產行業是一一潭死水,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日本排名前十的高樓中,有7個都是在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設計和建造的。
中國樓市
關注
房地產亟需破局以重振經濟
周掌櫃:目前中國房地產並非經濟能否支撐的問題,也不是尋找合理價格的問題,更不是轉型必須的代價,而是政策導向和信心的問題。
基建
關注
「中國矽谷」,正在修「綠房子」
綠色建築如何成爲這一股重塑城市天際線的推動力?深圳交出的答案,既在政策和標準的「字裏」,又在一梁一柱的「行間」。
消費
關注
關稅戰之下,重新反思消費迷思
徐瑾:消費不振似乎是中國經濟一大迷思,消費真的需要鼓勵嗎?東亞爲何消費偏低?民企不振,消費不過是無源之水,難以復甦。
關稅
關注
關稅戰背後的硬政治迴歸
徐瑾:關稅戰已經回到硬政治博弈,軟性的輿論戰意義不大。貿易本質上屬於無限遊戲,而地緣政治可能就是零和博弈。中國應以長期主義的眼光對待當下棋局。
徐瑾經濟人
關注
房地產奇蹟步入黃昏:年輕人爲何不買房
徐瑾:房子越便宜,年輕人好像越不肯買。日本一些地方正在鶴崗化嗎?這是一個奇蹟退場的時代,房子正逐漸從投資品變爲消費品。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傳遞四大積極信號
沈建光:特朗普明顯衝擊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大量跨國企業無所適從,中國作爲「穩定器」的則重新被認知。
中國經濟
關注
提振消費爲什麼需要過三關?
馬天平:「存量資產、流量收入、長期預期」,三箭齊發,三關闖關。消費提振是否有效,決定了2025年全年經濟的穩定性,也影響2025年股市的高度。
公司盈利和業績
關注
碧桂園2024年銷售額下跌逾三分之一
碧桂園的營收驟降突顯出,在中國房地產放緩的第四年,市場仍難以從危機中恢復。
房地產
關注
境外債權人僅從中國違約開發商收回0.6%的資金
數據分析顯示,自2021年以來,62家中國開發商境外債券的投資者僅收回9.17億美元現金,相當於1470億美元違約總額的0.6%。
徐瑾經濟人
關注
大明王朝1566:誰爲朝廷遮風擋雨
徐瑾:如果你穿越到明朝,戶部虧空,海上有倭寇,邊關有俺答,皇帝又要修宮殿,到處都要錢,你會如何做?海瑞和嚴嵩背後,其實是無法被制裁的皇權。
中國經濟
關注
Lex專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開始走出谷底
儘管融創的債務重組緩慢而又痛苦,有跡象表明中國樓市正在好轉。住房銷售正在企穩,政府也承諾加大支持力度。
日本
關注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李海燕: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如何形成的?80年代日本的企業、資金、金融機構都是過剩的。過剩的結果是內卷,內卷的結果是變相的放寬了融資。
融創
關注
融創宣佈將進行第二次境外債務重組
融創是數十家違約開發商中首個進行第二次境外債務重組的公司,突顯出中國開發商面臨的嚴峻形勢。
萬科
關注
國企高階主管空降萬科以期「止跌」
多位深圳地鐵高階主管的空降,預示著地方當局將在萬科的命運中扮演更積極角色,也強化了房地產業有望迎來政府更大力度干預的預期。
詠竹坊
關注
鉅虧450億 深鐵能否救萬科?
迎來償債高峯期的萬科,債務違約風險在深鐵接管後大幅下降,但要恢復成長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英國地產
關注
倫敦豪宅以1.39億英鎊賣給神祕買家
在倫敦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房地產銷售活動中,攝政公園內一座原爲沙烏地王室所有的豪宅以1.39億英鎊的價格賣給了一位神祕買家。
詠竹坊
關注
上海「豪宅家族」涉資產糾紛致10億美元別墅凍結 爲投資者敲響警鐘
上海豪門繼母與嫡子資產糾紛警示:企業無論上市與否,均可能因此陷入困境。
展望2025
關注
展望2025:如何與高房價和解?
徐瑾:「剛需」的破滅,從經濟學角度再次證明,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剛需,剛需都必須接受現金流的約束。在房產領域是這樣,在安全感、幸福感等方面亦如此。
房地產
關注
樓市止跌回穩,核心在哪裏?
劉淵:2024年是中國房地產的轉折之年。展望2025年,實現房地產市場止跌企穩的關鍵在於穩定需求,尤其是中低價位普通住宅的需求。
展望2025
關注
美國大選與中美關係前景的經濟角度觀察
馬曉野:美國總統選舉塵埃落定,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中美經貿關係在過去的八年中,幾乎成爲其他各項關係的摩擦和鬥爭的「石敢當」,談判前途何在?
中國經濟
關注
刺激消費管用嗎?
徐瑾:消費主力的京滬也撐不住了。刺激消費有用嗎?東亞爲什麼不喜歡消費?不同世代對經濟感受也不同,中年人不得不忍受,年輕人最爲無望。
恆大
關注
恆大清盤人出售許家印私人飛機
這架空巴飛機是許家印在恆大繁榮時期所積累財富的標誌之一。清盤人還試圖通過對恆大高階主管和多家全球專業服務公司提起訴訟來收回資金。
2024年度報告
關注
官方定調之後,2025經濟政策如何走
徐瑾:政治局會議定調寬鬆,自然會帶給資本市場更多想像。實體經濟形成正反饋,需要內外環境配合。中國經濟在十字路口,以往框架是否還適用?
中國經濟
關注
展望2025:坐待天明,底部在望
徐瑾:2024似乎迎來政策觀點,一切似乎有回到經濟爲中心的趨勢。無論財富躍進甚至大國崛起,都是認知的產物,而認知,需要以實事求是爲前提。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增
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成長4.8%,爲8個月來的最高增幅,但房地產行業仍面臨壓力。
必和必拓
關注
必和必拓CEO:中國房地產出現復甦苗頭
必和必拓的韓慕睿表示,在中國出臺旨在提振經濟的刺激方案後,他看到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復甦的苗頭。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5年6月28日
2.
作爲保守主義的川普主義及其誤解
3.
「新消費熱」中的冷思考
4.
穩定幣:鏈接現實與數字經濟的「橋樑」
5.
穩定幣新戰場:離岸人民幣的全球進擊與現實挑戰
6.
中國企業利潤下降,如何扭轉?
7.
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
8.
中國悄然擴大稀土和磁體出口管制
9.
川普服務於誰?
10.
高價無人機和日本隱藏的人工智慧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