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

普華永道推遲向中國內地和香港退休合夥人返還資本金

因爲對破產的地產企業恆大的審計,普華永道已被中國內地相關部門處以4.41億元人民幣的罰款。

普華永道中國因恆大丑聞被罰後已有數十名合夥人退夥

披露出來的退夥合夥人資訊反映出,普華永道已經失去不少中國國企和金融業客戶。

恆大
恆大清盤人出售許家印私人飛機

這架空巴飛機是許家印在恆大繁榮時期所積累財富的標誌之一。清盤人還試圖通過對恆大高階主管和多家全球專業服務公司提起訴訟來收回資金。

普華永道被認定「掩蓋」恆大財務造假

中國相關部門下令普華永道中國暫停經營業務6個月,並對其處以4.41億元人民幣罰款。這是北京方面迄今對「四大」採取的最嚴厲行動。

普華永道將空降英國合夥人管理中國業務

「空降」對於普華永道這種形式的組織極其不同尋常,這家「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將因對恆大的審計而面臨高額罰款。

普華永道中國面臨6個月業務禁令

曾爲恆大內地業務出具審計報告的普華永道中國預計將從9月起被禁止開展業務6個月,此外可能還會被處以鉅額罰款。

恆大
中國恆大清盤人尋求向許家印等人追討60億美元

在香港法院提起的訴訟旨在收回據稱誤發的股息及酬金,其目標對準了這家破產房地產集團的創辦人及高階主管在全球的資產。

普華永道是如何在中國陷入危機的?

普華永道可能因其對恆大的審計而接到天價罰單,這引發了內鬥,一些客戶也在重新考慮與這家會計師事務所的關係。

審計
從普華永道事件看獨立審計制度的「阿喀琉斯之踵」

叢百溪:複雜的職業環境,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發展和人員的侷限性及變化莫測的地緣政治,都讓獨立審計這個捍衛投資者利益的重要制度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香港
香港應該將債務重組再一次提上立法議程

恆大等數家開發商在香港收到了清盤令,而清盤經常被形容爲「核選項」、雙輸局面,律師們認爲應該有其他選項來解決債務問題。

普華永道對恆大審計工作面臨新調查

香港會計及財務彙報局稱,最近一封舉報信就普華永道「對中國恒大集團進行的審計質素的潛在缺失表達嚴重擔憂」。

恆大
恆大兩年虛增收入800億美元

根據恆大地產的公告,中國證監會指責該公司財務造假,擬對其處以42億元人民幣罰款。許家印被罰款,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恆大
昔日雷曼清盤人會如何處理恆大案?

杜艾迪和黃詠詩15年前曾負責清算雷曼兄弟的亞洲業務,他們這次接手的恆大清盤案更爲複雜。

恆大
恆大清盤人醞釀起訴普華永道

普華永道曾爲恆大提供10多年審計服務。圍繞向這家審計師事務所提出索賠的可能性,恆大清盤人已接洽至少兩家律所。

恆大清盤考驗香港法律權威性

恆大的清盤如何進展,以及國際投資者對恆大的數百億美元投資能收回多少,將主要取決於內地當局和法院的態度。

FT社評:中國恆大倒臺的警示意義

香港一家法院命令恆大清盤,此事對投資者、其他債臺高築的企業以及中國自己的領導層都具有警示意義。

恆大汽車執行董事被刑事拘留

正值清盤呈請聆訊前夕,這可能讓世界負債最重的房地產企業恆大的重組前景進一步複雜化。

詠竹坊
吉利再展財技 路特斯在美上市

距離通過SPAC上市越來越近之際,吉利控股的路特斯旗下電動車公司,成功籌集8.7億美元資金。

詠竹坊
恆大債務:「大到不能倒」還是「多到不能救」?

中國恆大的命運原於12月4日會有定論,但最終又再延期聆訊,公司得以暫喘一口氣。

恆大
若清盤恆大將確立危險先例

Lex專欄:離岸債權人對該集團的債務重組方案沒有表現出多少熱情,這是可以理解的。

恆大
恆大最後的命運是重組還是清盤?

恆大必須在下週一的清盤呈請聆訊之前拿出重組方案。這次聆訊將成爲決定還能從恆大債券收回多少價值的關鍵時刻。

恆大
恆大在香港面臨清盤聆訊

香港一家法院今日審理由佳盛環球提交的對恆大清盤的呈請,這標誌着世界上負債最重的房地產開發商面臨迄今最大的法律考驗。

銀行
如何監管中小商業銀行?

聃丘泰、溫建東:中國中小銀行數目衆多,監管部門實施分類監管,監管指標普遍其它銀行較差。債務風險增加之際,現金短缺的小型銀行何去何從?

恆大事件與「風險共擔」型市場經濟

聃丘泰、溫建東:恆大問題愈演愈烈,應迅速探索完善機制。市場經濟出現的問題應迴歸企業,合理制定企業僱主和僱員「風險共擔」的分配機制。

債券持有人警告:恆大可能面臨清算

債券持有人團體稱,目前的「基線情形」是恆大在本月底在香港舉行的清盤聆訊期間被清算,進而「導致該集團不可控地崩潰」。

恆大
恆大重組因官方調查再生變數

恆大表示,附屬公司恆大地產「被立案調查」使其無法發行新票據。恆大還取消了原定本週舉行的債權人會議。

中融曾向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貸款

因產品兌付逾期而引發擔憂的這家中國信託公司與國內房地產開發商之間的聯繫,令人更加擔憂房地產行業放緩產生溢位效應。

恆大復牌股價暴跌87%

爲滿足香港交易所的復牌要求,這家開發商披露上半年虧損33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它推遲與國際債權人舉行至關重要的重組會議。

恆大
恆大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

該公司尋求與持有逾百億美元債券的國際債權人達成重組協議的努力已進行很長時間。

碧桂園不是恆大翻版,卻面臨類似風險

碧桂園違約的影響不會像去年恆大違約那樣嚴重,因爲該行業的衰退已經開始。摩根大通表示,按2021年銷售額計算,40%的市場已經違約。

恆大
如何監管恆大?

聃丘泰、溫建東:諸多債權人尤其銀行,在嚴格微觀審慎管理下爲什麼依然會成爲恆大「冤大頭」呢?誰來監管非金融「系統重要民營企業」?

恆大
恆大危機:房地產政策的十字路口

徐瑾:恆大負債兆,透露什麼信號?明白房地產如何炒起來的,才能真正降火:核心不在於限制人們購買能力與慾望,而是重新梳理市場邏輯,

房地產
Lex專欄:恆大困境的波及面堪憂

即使是在高槓杆的中國房地產行業,過度負債也使恆大成爲一個異類。經濟趨弱使得該企業的問題比人們之前擔心的更具傳染性。

恆大報告過去兩年虧損810億美元

恆大報告2021年和2022年分別虧損4760億元和1060億元,2021年營收較上年減半至2500億元人民幣。

恆大
恆大與國際債權人達成重組支持協議

一個債權人小組已同意擬議的安排,即允許一些投資者將所持債券轉換爲新票據、以及與恆大子公司股票掛鉤的工具。

恆大
恆大公佈詳細境外債務重組計劃

恆大公佈拖延已久的境外債務重組計劃,但投資者對該公司的復甦前景持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