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與金融

碧桂園不是恆大翻版,卻面臨類似風險

碧桂園違約的影響不會像去年恆大違約那樣嚴重,因爲該行業的衰退已經開始。摩根大通表示,按2021年銷售額計算,40%的市場已經違約。

我們又來了。正如我們FT主站的同事所報導的那樣:

週一,中國開發商碧桂園的股價跌至創紀錄低點,先前該公司至少10隻內地債券停牌,引發了與房地產相關股票的更大範圍拋售。

按銷售額計算,該公司曾是中國最大的開發商。而上週,其未能支付國際債券,這一跡象表明,整個房地產行業持續了兩年的流動性危機可能會升級。

上週末,碧桂園發佈聲明稱,該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幾隻債券將於本週停牌,此後該集團在香港的股價一度下跌18.4%。

碧桂園已成爲中國最近一次與通縮相關的動盪的焦點。這家房地產商本月未能支付其兩隻離岸債券的2250萬美元票息,目前有30天的寬限期,即將於9月6日到期。

即使碧桂園延遲付款,它也只是推遲了似乎不可避免的事情。該公司截至7月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4%——此後,碧桂園的負面報導可能會使購房者對私人開發商完成項目更加謹慎——該公司還有144億元人民幣(合20億美元)的債務將在未來6個月內到期,此外還有一隻19億美元的離岸債券。

您已閱讀19%(412字),剩餘81%(18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