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對「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傳統階層觀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

劉遠舉:對主理人的諷刺,實則是傳統階層觀念對身份重構的本能抗拒。說到底,不過是恐懼——恐懼賣煎餅的竟敢和自己共用「中產」這個詞。

最近有篇談上海小微創業的年輕人的文章,上了熱搜。文章是這麼寫的:

在上海街頭,一塊磚頭砸下去,能精準命中10個主理人。

他們從事的領域包括且不限於:vintage服裝店、小衆咖啡館、bistro小酒館、不知名涉嫌洗錢的買手店等等。一句話解釋「主理人」的含義,其實就是工商營業執照上統稱爲「個體工商戶」的那羣人。現在,連樓下炸油條的老姑父也得改名叫「碳水brunch店主理人」了。

您已閱讀8%(187字),剩餘92%(22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