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報告

2024年銀行有望實現鉅額交易收入

固定收益和股票交易的數字預計將超過2022年,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震動市場的時間。

盤點2024中企出海歐洲(一):動力電池:中企積極入歐,歐盟在追趕與共存中摸索

張冬方:2024年,中國電池企業的入歐主流模式仍然是進軍模式,中國動力電池製造商中的頭部企業幾乎均在歐洲推進投資建廠進度。

巴塞爾藝術展CEO回顧2024年藝術市場:這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盛會如何突破商業界限?

在國際藝術界的廣闊舞臺上,兩種力量激烈交鋒:一方是先鋒藝術對創新的執著追求,另一方是商業的強大牽引力。

銀行家預期與經濟趨勢

聃丘泰:銀行家調查問卷顯示,經濟外部依賴較大,不利衝擊可能從經濟發展、心理預期改變經濟走勢。爲了應對川普衝擊,應從供給側進行改革。

盤點2024年中德經貿關係(二):堅實

張冬方:德國的堅定立場背後是中德經濟關係的緊密性和複雜性。緊密是傳統,而複雜則因爲新的地緣政治形勢。

法國股市有望創下歐元區危機以來最差全年表現

巴黎CAC 40指數今年迄今下跌3%,其背景是投資者擔憂國內政治動盪和川普關稅威脅,而關鍵出口市場中國對奢侈品需求減弱。

精準「經濟緩釋」優於簡單「經濟刺激」——詳解本輪增量政策的特徵、效果與政策空間

張林:當前增量政策的最突出特徵是「精準」而不是「刺激」,這是政策效果在短期內得以發揮的重要原因,也決定了政策效果具有較強可持續性。

盤點2024年中德經貿關係(一):動搖

張冬方:中德經貿關係在經歷了長久的蜜月期之後,進入了動搖的階段。更關鍵的問題是,此階段是旁支末節,還是趨勢,甚至成爲主流?

泡沫之後,日本企業如何艱難謀生

李海燕:在經濟低迷期能保持長期穩定成長的企業,其實是少數。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講,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鉅變的時候,謀求企業的存活和微成長是客觀的選擇。

FT社評:中東格局重塑

以色列取得了軍事成功,但只有和平才能保障其安全。內塔尼亞胡沒有理由不結束衝突並達成釋放剩餘人質的協議。

2024年國際時政大事盤點

葉勝舟:川普遇刺和重返白宮;以色列升級中東戰爭;OpenAI發佈首個文生影片大模型;尹錫悅緊急戒嚴「政治自殺」;歐洲大國政局動盪……

美國大選與中美關係前景的經濟角度觀察

馬曉野:美國總統選舉塵埃落定,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中美經貿關係在過去的八年中,幾乎成爲其他各項關係的摩擦和鬥爭的「石敢當」,談判前途何在?

盤點2024年中歐經貿之 「你來我往」(二):剋制回應的中方

張冬方:在美國科技上遏制中國、歐盟和歐盟國家在「去風險」路線上仍不得要領的背景下,中國仍然有爭取歐盟的動機和動力。

2024年私募股權投資回報率下降50%

兌現的投資價值連續第三年大幅低於歷史平均水準。

2024年中國時政大事盤點

葉勝舟:中央終於發猛力救經濟;延遲退休的「靴子」落地;科學技術「井噴」式突破;多邊外交兩大成果矚目;青年「較真」推動社會進步……

美國主導的「關鍵礦產聯盟」可能弱化「一帶一路」影響力

王英良:礦業成爲中美產業競爭的重要環節,兩國均在加緊進行全球性產業動員。兩國各有競爭優勢和獨特模式與手段,在關鍵礦產領域展開爭奪。

2025年貨幣政策:會像2008年重拳出擊嗎?

馬天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2008年「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說法再次出現。政策的邊界、利率的最低值,會去向何處?政策會寬鬆到什麼地步?

華爾街預計美國股票債券將延續漲勢

接受FT調查的十家大型銀行對2025年前景總體樂觀,但承認川普重返白宮以及他如何實施貿易關稅和減稅等計劃,將是金融市場走向的關鍵。

盤點2024年中歐經貿之「你來我往」(一):密集出擊的歐方

張冬方:2024年中經貿關係果然跌跌撞撞,反補貼調查只是歐方密集出擊中的其中一「擊」,此外還伴隨著一系列「側擊」。

汽車業危機下,德國人也想捲了?

張冬方:福斯汽車危機並非孤立,它只是德國汽車業和德國經濟面臨危機的縮影。危機的發生並未一夜之間,它早就在潛行中。

2024年末思考:對中美經貿關係的展望

王英良:在相互威懾與制裁後,中美依然保持理性和可談判的空間。一種維持經貿要素流通但安全與競爭要素突顯的中美關係基本已經成勢。

以經濟手段,顯戰略功效:如何評估「一帶一路」的效率?

成朝庭:從經濟角度看,「一帶一路 」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低效率,但有效促進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對外影響力,因而具備較高的戰略效率。

2025年展望:看多港股的五大理由

沈建光:關於港股市場的許多悲觀的因素可能已經被充分定價,而投資者對可能出現的積極因素則估計不足,對2025年香港股市可以更樂觀一些。

2025年美國經濟展望:再戰通膨

周浩:投資者最爲關心的問題之一,是美聯準未來的降息路徑。每一次議息會議都會存在不確定性,而這樣的不確定性也會被逐步在資產定價中顯現。

官方定調之後,2025經濟政策如何走

徐瑾:政治局會議定調寬鬆,自然會帶給資本市場更多想像。實體經濟形成正反饋,需要內外環境配合。中國經濟在十字路口,以往框架是否還適用?

如何重新理解金融對創新的意義

本力:無論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的制度性變革,學習香港的先進經驗、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都是必由之路。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是什麼?

日本經濟復甦,給我們什麼啓發

黃凡:日本經濟真的全面復甦了或是貨幣政策長期寬鬆下的短期繁榮?我決定去日本親身感知一下水溫,並找一些當地的專業人士做深度交流。

《公司法》修訂應該注意什麼?

古堯:《公司法》修改不僅要有利於市場探索多元化的公司治理體系,而且要能引導有利公平收入和創新經濟發展的公司治理體系形成。

2024美國經濟展望:降息、大選與資本市場

陳稻田:去年是戰勝大通膨的轉折之年,今年大機率是一個「狂飆」過後的平靜期;經濟沒有太大風險,美聯準有降息空間,美股會是一個承平之年。

中俄貿易軸心化

周子衡:中俄貿易的迅猛成長反映了當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某些變化,也對映出全球經濟發展的一些趨勢。未來格局如何?

2024:中國中產靜悄悄的投資降級

徐瑾:比起社群媒體無處不在的消費降級,投資降低更爲消無聲息。急不可耐的快速變富迷夢,讓位給不虧損就好的保守,印證了人心不過季候的燈影戲。

徐瑾書單:經濟學家如何影響戰爭

徐瑾:戰爭中的經濟非常重要,經濟這隻「看不見的手」始終在影響全域性。誰在背後操縱這隻經濟之手?經濟學家在其中扮演了光彩還是罪惡的角色?

阿根廷要走多久的鋼絲?

周子衡:米萊政府在地緣政治上作出了策略性的平衡調整。阿根廷並不想損及對華經貿關係,更不願影響觸及航太合作,雙方重新校準合作基點。

2024:在草臺班子,樂觀活著

徐瑾:一個人重要的是精氣神,對於經濟體也一樣,你對未來是樂觀還是悲觀?悲觀是一種判斷,樂觀是一種選擇,即使在草臺班子,也要努力活著。

徐瑾書單:重要關頭的經濟學

徐瑾:在此多事之秋,我們需要藉助經濟學的智慧,也應讓宏觀經濟學影響更正面。從今年經濟人讀書會年度書單中,我選了幾本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