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2024年度報告

美國主導的「關鍵礦產聯盟」可能弱化「一帶一路」影響力

王英良:礦業成爲中美產業競爭的重要環節,兩國均在加緊進行全球性產業動員。兩國各有競爭優勢和獨特模式與手段,在關鍵礦產領域展開爭奪。

在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產品施加禁令和制裁中國一系列跨國公司後,中國採取了同步同頻制裁、禁運特定礦物等措施。長期以來,中國是一系列大宗礦物的重要出口國,而目前,中國政府從夯實比較優勢和維護戰略產業安全的角度,嚴格限制高等級石墨、稀土、鎵等礦物原料以及粗加工品的出口。由於特定金屬難以進行人工合成,這使得一系列金屬尤其是礦物原料成爲中美博弈的新焦點。短期看,中美博弈有向「基礎原料」轉向的趨勢,而關鍵礦產則存在中美「脫鉤」與全球對抗的跡象。有一點比較明確的是,美國推動的「關鍵礦產聯盟」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抵消中國「一帶一路」的影響力。

美國國內產業業已實現高度的軍民融合,這種融合集中於教育、高階設計和生產環節,而缺少礦業等基礎原料的國內生產,這使得美國的軍工產業存在產業鏈不穩定風險,甚至在特殊背景下有可能「斷供」。川普較爲清醒地認識到了美國礦業領域的弱勢。自2017年起,執意準備對華「脫鉤」的川普總統連續簽署《評估和強化製造與國防工業基礎及供應鏈彈性》《確保關鍵礦產安全可靠供應的聯邦戰略》《解決依賴國外礦產對國內供應鏈構成的威脅》三份檔案,對美國製造業、軍工業關鍵礦產供應鏈進行「脫鉤式保護」。2017年12月,川普發佈「13817號」總統行政命令,這是專門就礦業發展中的「危機礦產」問題而設計的,將確保「危機礦產」安全和可靠供應提升到戰略高度,顯示出川普政府對「危機礦產」高度重視,以及解決「危機礦產」問題的決心。2020年9月,川普發出一項行政命令,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美國「過分依賴」來自外國競爭對手的加工或未加工關鍵礦產所帶來的威脅。

2018年5月,美國地質調查局發佈「關鍵礦物清單」,其中包括35種礦產。據稱,「在35種關鍵礦物中,美國有31種礦物的進口量佔其年消費量的一半以上。有14種關鍵礦物在美國國內沒有生產,完全依賴進口來滿足需求。這種危機意識是先前美國政府未出現過的。更讓美國政府感到緊張的是,在一些稀有金屬上,美國對中國表現出了強依賴。據美國《防務新聞》的統計,2019年美國約80%的稀土製品都來自中國。爲此,商務部長雷蒙多和國防部長奧斯丁已要求美國相關部門提交報告,確認美國在關鍵領域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程度。其中,在半導體和航空航天領域使用廣泛的稀土元素鈧,以及用於噴氣和火箭發動機耐高溫合金的稀土元素鈮等,均對中國出口有強依賴。2020年川普宣佈,美國關鍵礦產對於「外國對手」的「過度依賴」爲「國家緊急狀態」,並且積極推動稀有金屬的自給自足。

您已閱讀18%(1043字),剩餘82%(47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