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李海燕: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如何形成的?80年代日本的企業、資金、金融機構都是過剩的。過剩的結果是內卷,內卷的結果是變相的放寬了融資。

本文是日本房地產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我們討論日本房地產過去100年發展歷程的時候,有一個無法迴避且也很吸引人的問題。那就是:1980年代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如何形成的?這是一個無比龐大的話題,可以從很多視角去解釋。本文想用「內卷「這一比較流行的詞去分析80年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的形成。

一般認爲,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從1985年到1990年。如果從「內卷」這個角度去分析和認識日本當年的房地產泡沫的話,其實也能說清楚爲什麼會發生房地產泡沫。其大約的邏輯和過程如下:

1. 80年代後期,日本工業產品已經有點過剩,而且日本的工業技術水準已經基本趕上了歐美髮達國家。從消費來講,被稱爲「一億總中流」的日本社會,普通家庭也都是實現了有房子和汽車。當然,作爲家電王國的日本,家家戶戶都有各種各樣的高質量家電產品。80年代的日本工業企業其實類似目前的中國,也就是企業都面臨「內卷」和「出海」的壓力。

您已閱讀9%(388字),剩餘91%(37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