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

日本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李海燕: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如何形成的?80年代日本的企業、資金、金融機構都是過剩的。過剩的結果是內卷,內卷的結果是變相的放寬了融資。

新能源
內卷困境下的藍軍戰略

孫黎、石維磊:在追求創新的同時,如何平衡用戶期望與產品迭代?當"創新"成爲行業標配,又該如何在"內卷"的漩渦中脫穎而出?

日本
日本企業如何對應過剩和內卷

李海燕:過剩和內卷兩個詞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日本上世紀70年代以後,也經常面對類似問題。過去30年日本企業對應內卷經驗,可歸納爲四點。

教育
寶媽讀港碩,繞開中考分流的新賽道?

吳坤玲:又一批港碩媽媽開始了新學年的學習,放下在內地的工作和生活,真正踐行著「雞娃不如雞自己」。

當內耗成爲必然,到底是誰的問題?專訪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孟慶延

孟慶延認爲,人的觀念被解放了,但人在現實社會狀態後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多可能。這不是今天中國社會的問題,而是所有現代性都會遇到的問題。

內卷時代,高考如何填報志願選專業?

徐瑾:高考志願要不要填新聞專業的爭議背後,暴露出什麼社會變遷?內卷時代普通人謀生壓力巨大,犧牲品中最爲珍貴的或許是下一代人的人生可能性。

難逃內卷?根源在於社會不平等

徐海娜:在所有的地方,人們都講「成績」,都講「KPI」,卻很少討論制定的標準是否客觀公正,是否價值中立,也很少反思標準和社會心態是否加劇了不平等。

放不下高期待,又怕孩子心理出問題,怎麼辦?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聚焦心理教育在地化方案——政策、學校和家庭仍需改進對學生的支持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和諮詢等預防性的措施亟待補充。

留學
孩子到加拿大上學後,什麼纔是真正應該焦慮的?

Kai Cui:多倫多公校教育局華裔教育委員裴衛東(Weidong Pei)表示,西方社會過度強調政治正確而導致的教育不公平應當引起關注。

35歲現象的社會起源與代價

聶日明: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相對扁平,缺乏深度,這一方面限制了中國向高階技術轉型的潛力,另一方面自然無法容納更多有經驗的勞動力。

給「精神離職者」的建議

加普:壓力過大、過勞的年輕員工如果想要給自己減點工作量,請務必低調行事。

「精神離職」實屬無稽之談

奧康納:僱主不需要迎合員工的所有心理需求,員工也不需要對僱主充滿熱情。何不建立一種相互尊重且職責明確的簡單契約關係?

職場
大廠工作爲何會迷失在內卷與躺平之間?

張樂愚:同樣是辛苦和奔忙,爲何在曾經的工作中還能體會到成長大於消耗,而今天的工作卻讓人覺得自己像個擰螺絲的?

任正非喊「活下去」:什麼是真正的長期主義?

徐瑾:在活下去的呼聲中,陷入精神內耗的,顯然不僅僅是A股。企業家心氣的高低,就是年輕人就業機會的多寡,也是城市居民加槓桿膽量的大小

雙減
從「內卷」到「擺爛」,都沒有擺脫單一評價標準

徐海娜:破除單一評價標準的魔咒,需要認識到差異化的價值。

996
擠進中國網路「大廠」的新一代年輕人

新一代科技行業員工不再聽得進管理者的「勵志」說辭,他們希望終結前輩認爲必不可少的東西,包括長時間工作和你死我活的競爭。

躺平和內卷反映的中國社會問題

鄧聿文:中國的90後和00後遇到難題似乎不奇怪,但爲什麼恰恰是這兩代年輕人要承受這個發展代價,躺平和內卷意味著什麼,這是值得思考的。

教育
誰能攔住新一代虎爸虎媽?

李維士:中國政府正在整頓補教行業,希望通過減輕課外輔導的經濟負擔來提振出生率。但中國的家長們可能不會買賬。

反壟斷
反壟斷、全球化與內卷化

胡月曉:反壟斷並非反對資本集中和企業規模的擴大;當出現限制競爭、贏者通喫、價格歧視等非規範競爭行爲時,反壟斷監管必然要走上前臺。

2021:中國經濟政策大變局

徐瑾:中央經濟工作有什麼信號?面對中國經濟的老問題,如何處理?當強調內循環甚至需求側時,意味著中國開始了戰略轉移,即面向內在。

內卷流行背後的軟階層時代

徐瑾:「內卷」深入人心,激發出公衆的再創造熱情。內卷往往意味著低水準無意義的重複,其流行原因,在於階層上升通道變窄,軟階層大量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