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學生、家長和學校在高度競爭的教育機制乃至社會氛圍中進退兩難,「內卷」「雞娃」等說辭的流行,以及在中國各地醫院裏一號難求的「學習困難門診」反應出普遍的迷茫。
根據2023年2月發佈的,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持調研編撰的2022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青少年羣體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風險,高於成年羣體,需要進行有效干預和及時調整」。2021年,中國教育部在答覆全國政協《關於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鬱症防治措施的提案》中明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面對高度競爭的現實環境,當家長對孩子有較高期待,又擔心高期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是否能存在一條理想的「中間道路」?
您已閱讀14%(336字),剩餘86%(21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