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致幻鼻噴霧劑顯示出對抗抑鬱症的潛力

Mebufotenin benzoate的臨牀試驗讓生物技術公司看到了希望,即此類藥物有望成爲治療精神疾病的可行選擇。

網癮
研究:網癮兒童更有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一項關於現代技術對青少年影響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年」研究,提供了危害的潛在證據。

科學
「電子文身」讓人擔憂神經數據私隱

阿胡賈:隨著研究人員深入研究我們的大腦,我們有可能一頭扎進一個我們的內心世界不再只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

機器人
研究:與機器人共事會造成精神壓力

人們會覺得他們的工作失去了意義,而要跟上機器的步伐往往會帶來壓力。

健康
休息、充電、煥新——在艱難時刻尋求慰藉

當我們達到極限時,身體會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學會傾聽。

FT雜誌
禁止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無可爭辯的理由

廣泛共識正在形成,正當其時。

青少年
當休學的高中生給自己訓練AI心理諮詢師

當我們把心事講給AI,回應我們的到底是理解,還是一種預測?在演算法越來越懂我們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在漸漸喪失與人真實相處的能力?

數字時代的馬太效應:越會思考的人越需要心理諮詢師

章揚清:AI在回答問題方面表現卓越,但是它只能回答你提出的問題,而還沒有發現的問題,需要在人和人之間、不同的生活片段裏覺察。

爲什麼人類應該從DeepSeek的「共情」機制中反向學習?

章揚清:對情緒的關懷是一種稀缺資源。AI可能成爲很多人的「數字媽媽」,在AI一次次不厭其煩的回應中,很多人可能會被重新「養育」。

科學
人類的心智正在衰退

科技對我們的腦健康、能力和技能造成了負面影響。

多任務處理並不能解決「不堪重負」的工作任務

研究表明,人腦無法同時處理太多事情,所以遛狗時不要參加會議。

年輕人社交大幅減少,這可能已經損害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面對面交流的減少是否能將幾個現代謎團聯繫在一起?

健康
研究發現皰疹病毒和反覆頭部創傷與患阿茲海默症有關

體育運動員和軍事人員頭部反覆受傷,可能會通過重新啟用神經組織中休眠的皰疹病毒而引發癡呆症。

研究發現「夾心照顧者」長期承受心理健康損害

研究發現,需要同時照顧子女和年邁親屬的「夾心照顧者」,長期承受著糟糕的身心健康狀況。專業人士稱,這一不斷擴大羣體需要得到關注和支持。

一個義大利小城市如何成爲心理健康護理的典範

的里雅斯德以社區爲基礎的精神病治療方法與日本等國的大型精神病院形成了鮮明對比。

非專業心理健康衛士正在挽救生命

這些支持以社區爲基礎,無需昂貴的臨牀治療就能取得驚人的效果,可以減輕專業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負擔。

我怎樣才能不再看到什麼都生氣?

馬克斯:現代生活中有很多令人憤怒的事,這些幾乎總是瑣事。與其憤憤不平,也許我們應該從年輕人身上得到一些啓發。

TikTok
Lex專欄:勿低估澳洲禁令對TikTok的影響

澳洲已通過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群媒體的法律。就社群媒體營收而言,真正風險是這部法律樹立了一個先例。

投資
投資者應當知道什麼時候該放下手機

古思裏:在手機上設置股價波動提醒可能助長行爲學家所稱的「過度交易」,有損你的回報,並且讓你心神不寧。

就業
企業如何應對在職病假

疫情後的高缺勤率讓僱主頭疼不已。

學校應該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嗎?

研究表明,社群媒體應用與青少年飲食失調、抑鬱和焦慮之間存在聯繫。

健康
現代病反映了人類的成功

布希:雖然身體和精神的現代病對當今社會是一種挑戰,但這些問題的存在事實上反映了人類的成功。

FT雜誌
以色列爲使陣亡士兵成爲父親而進行的鬥爭

自去年10月起,每一位陣亡士兵的家屬都可以在死後提取精子。

研究:青少年焦慮和抑鬱程度上升與使用社群媒體密切相關

牛津大學的研究表明,接受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心理健康服務治療的兒童人數激增。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英國年輕人失業?

受心理健康危機的影響,今年英國有35%的18-24歲人羣被列爲「經濟不活躍人羣」,創下新高。

精神分裂症:應對「心理癌症」的新藥

但美國的醫療保健系統仍很難爲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足夠的護理。

一家試圖拯救「精英工作狂」的阿爾卑斯山間診療所

張璐詩:阿爾卑斯診所的創辦人表示,「成癮」往往與高天賦型人羣相伴,這類人能夠取得傑出的成就,但成就越多,自我毀滅的風險也越嚴重。

健康
研究:高膽固醇是導致癡呆症的關鍵因素

最新研究稱,有14種關鍵風險因素與癡呆症相關,控制這些因素可能將癡呆症的發展風險降低多達45%。

健康
爲什麼一休息就容易生病?

克拉克:我們這些一停止工作就生病的人,也許應該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態度。

想要真正的放鬆嗎?那就放下手機吧

凱莉:智慧型手機帶來的快樂和刺激會讓人上癮,但不能帶來真正的放鬆,我們必須學會選擇更有創意、更自主的放鬆方式。

FT雜誌
我是如何學會停止刷手機的

通過靜心閉關,我重啓了與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的關係。

FT雜誌
前所未有的悲劇

在震動全美的歷史性審判中,一名校園槍手的父母被判有罪。

調查:歐洲央行近四成員工有職業倦怠風險

調查發現,有自殺念頭的歐洲央行員工比例從6%上升至9%。

中金離世女員工:歷史垃圾時間的鏡子

徐瑾:中金女員工離世,爲何引發輿情關注?僅憑藉簡歷與真假資訊,如何能論斷他人人生?在歷史的垃圾時間,管理失敗可能是多數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健康
禮來阿茲海默症藥物獲美國批准

禮來表示,由於該藥物需要的治療次數更少,因此價格較競爭對手高出20%。

青春期
《頭腦特工隊2》:適度焦慮是成長的需要

徐海娜:青春期是人生信念形成的重要時期,不是隻有學習和考試。當我們能夠理解青春期焦慮時,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