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就業

企業如何應對在職病假

疫情後的高缺勤率讓僱主頭疼不已。

新冠疫情已經過去,但疾病增加的情況並未結束。在許多發達經濟體,與疫情爆發前相比,有更多的上班族因生病而限制了工作的數量或類型。病假也在增加。德國高階主管警告說,高缺勤率正在加劇該國的競爭力問題;9月份,特斯拉公司的老闆對其柏林工廠的缺勤員工進行了突擊家訪。在挪威,第二季度工人請病假的人數超過了過去15年的任何時候。

在英國,官方數據估計,2022年因病缺勤損失的工作日將達到創紀錄的1.856億個,原因包括輕微疾病、肌肉骨骼問題和心理健康狀況。疫情後的醫療保健積壓是部分原因。去年,約有370萬勞動適齡人口處於「工作限制」狀態,10年間增加了140萬人。年輕工人的工作受限率成長最快,報告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大幅增加。

工作人口減少意味著經濟成長速度不及預期。這降低了稅收,無法爲日益緊張的公共服務提供資金。但是,僱主和企業卻不得不應對疾病帶來的直接影響—管理員工和輪班,以及面對任何法律後果。尤其是診斷率的變化和世代對精神疾病的態度,影響了員工對工作場所的期望。

您已閱讀41%(427字),剩餘59%(6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