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頭腦特工隊2》:適度焦慮是成長的需要

徐海娜:青春期是人生信念形成的重要時期,不是隻有學習和考試。當我們能夠理解青春期焦慮時,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的孩子們。

抑鬱、焦慮、休學、自殺,是近十年來經常出現在有關中學生訊息中的字眼。中學階段正是孩子們歷經青春期的關鍵成長階段,並且有中考和高考兩場大考。孩子們能否安然度過這些難關呢?前幾天,我陪孩子去看了一場電影《頭腦特工隊2》(Inside Out 2),故事是第一部的延續,講述了小主角萊莉進入青春期的成長故事。很多在電影院裏的青少年朋友在影片接近尾聲時淚流滿面,萊莉焦慮爆棚的時刻引起了他們的共情。同時,這部電影也在溫柔地提醒我們這些做家長的,青春期是人生信念形成的重要時期,不是隻有學習和考試。當我們能夠理解青春期焦慮時,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的孩子們。

《頭腦特工隊》第一部講述的是少女萊莉大腦中掌握主控室的五種情緒角色,分別是樂樂(Joy)、憂憂(Sadness)、怒怒(Anger)、厭厭(Disgust)和怕怕(Fear),第二部則引進了更多的情緒角色,分別是焦焦(Anxiety)、慕慕(Envy)、喪喪(Ennui)和尬尬(Embarrassment)。第二部電影很形象細緻地描述了小女孩萊莉進入青春期之後的情緒變化。萊莉的喜怒哀樂都變得非常敏感,樂樂、憂憂等原先的情緒角色,都要學著小心翼翼去觸碰萊莉大腦裏面的主控板,但每次都迎來過度的情緒反應。當青春期的警報響起時,萊莉的大腦主控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來了四種情緒,焦焦還代替樂樂,佔據了萊莉大腦控制室的主控位置。

看到這些電影情節,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可能都會覺得有共鳴,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的確都變得敏感和焦慮了,有時候一點小事就會不高興。這部電影至少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啓示,讓我們更加能夠理解和同理家中的青少年,協助他們度過情緒波瀾起伏的青春期,獲得健康的成長。

您已閱讀28%(710字),剩餘72%(18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