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文章檔案

日本的房地產已經開始上區塊鏈了

李海燕:回顧過去5年,日本房地產行業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如何評價?整體穩健;美國誕生的東西,日本做穩做細緻,做到日本在地化。
6月24日

房地產
日本的房地產已經開始上區塊鏈了

李海燕:回顧過去5年,日本房地產行業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如何評價?整體穩健;美國誕生的東西,日本做穩做細緻,做到日本在地化。
6月24日

日本避暑聖地輕井澤是如何煉成的?

李海燕:輕井澤過去100年的發展變化,也是日本社會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而輕井澤的發展過程中,房地產開發商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6月10日

日本
日本避暑聖地輕井澤是如何煉成的?

李海燕:輕井澤過去100年的發展變化,也是日本社會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而輕井澤的發展過程中,房地產開發商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6月10日

日本最成功的房地產家族是誰?

李海燕:在1945年之後的日本房地產行業,誰是最成功的房地產家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筆者給出的答案是:森泰吉郎和其家族。
5月21日

房地產
日本最成功的房地產家族是誰?

李海燕:在1945年之後的日本房地產行業,誰是最成功的房地產家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筆者給出的答案是:森泰吉郎和其家族。
5月20日

日本
日本爲什麼在大拆大建?

李海燕:如果猜測90年代以後的日本房地產行業是一一潭死水,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日本排名前十的高樓中,有7個都是在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設計和建造的。
5月7日

日本
誰是日本房地產發展最大的貢獻者

李海燕:如果從100年的角度看,日本的房地產行業存在兩條清晰的主線。如果從過去60年的角度看,日本的房地產產業存在5條主線。
4月17日

日本
日本房地產泡沫:內卷的另一種結果

李海燕: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是如何形成的?80年代日本的企業、資金、金融機構都是過剩的。過剩的結果是內卷,內卷的結果是變相的放寬了融資。
3月25日

房地產
日本房地產行業60年:變與不變

李海燕:日本房地產行業從1991 年到2020年發生了什麼?房地產價格起起伏伏、房地產市場的金融化、日本房地產市場的國際化、大規模的城市再開發。
3月10日

日本房地產的30年河東和30年河西

李海燕:在1960年到1990年,房地產一直是有價值的存在。但是在1991年到2020年的30年,卻不是這個樣子。甚至出現了一個詞,叫「負動產」。
1月23日

泡沫之後,日本企業如何艱難謀生

李海燕:在經濟低迷期能保持長期穩定成長的企業,其實是少數。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講,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鉅變的時候,謀求企業的存活和微成長是客觀的選擇。
2024年12月29日

日本
日本電子零組件行業爲何依然強大

李海燕:爲什麼日本的家電、電腦和手機等產品逐步敗北,但電子零組件產業卻一直保持強大?日式經營的特點是什麼?技術本質又是什麼?
2024年12月5日

半導體
中國半導體產業應該做什麼?

李海燕:中國是大國,產業鏈很全。但這並不是說,發展半導體產業不需要和其他國家合作。中國如想成爲半導體第一強國,需要廣泛的朋友圈。
2024年11月20日

半導體
從半導體看東亞競爭

李海燕:伴隨資訊革命的蓬勃發展,網路產業對全世界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但是具體到製造業,日本對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是最大的。
2024年11月3日

老齡化
日本養老產業的硬體基礎

李海燕:2000年之後,日本誕生了多種多樣的養老和護理機構。這些養老設施,也構成了日本所謂的「養老產業」的最重要的硬體。中國可以從中學習什麼?
2024年10月14日

日本
日本養老體系中的介護保險制度

李海燕:年金與介護保險都有收入調節的側面,收入高的人負擔重。年金繳納多,年金會稍微多一點,但是介護保險不論支付多少,服務是一模一樣的。
2024年9月26日

退休金
一個普通人眼中的日本退休金制度

李海燕:從年金角度,如果認真繳納,不同職業老後能夠拿到年金差距並不是很大;90年代後,日本形成比較穩定60歲以後的二次勞動交易市場。
2024年9月18日

日本
如何正確理解日美半導體摩擦?

李海燕:日美之間的半導體摩擦,受益者是南韓、臺灣地區和荷蘭;其結果是美國奪回了產業的主導權,但是並沒有奪回所有細分領域的主導權。
2024年9月10日

半導體
日本半導體行業沒有「稻盛和夫」

李海燕:優質企業不爲大眾所知,或在於沒有類似「稻盛和夫」這樣的公衆人物。但從公司成長和利潤率講,一些公司可能遠遠好於松下和京瓷。
2024年8月27日

日本材料行業爲何領先

李海燕:材料行業是美國日本歐洲佔據著高階領域,爲什麼很難被追趕?材料行業技術更容易被黑箱化,生產過程中的經驗和技能非常重要。
2024年8月21日

日本
日本企業如何對應過剩和內卷

李海燕:過剩和內卷兩個詞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日本上世紀70年代以後,也經常面對類似問題。過去30年日本企業對應內卷經驗,可歸納爲四點。
2024年8月12日

半導體
耐心資本:從佳能研發看日式經營

李海燕:日本並沒有很多所謂的獨角獸企業,這是不是意味著日本創新能力很差?最近中國開始討論「耐心資本」,那麼日本有「耐心資本」嗎?
2024年7月29日

日本半導體:還能恢復昔日榮光嗎?

李海燕:日本半導體產業整體下降的趨勢已經停止了,恢復昔日榮光不會,但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今後會有所上升。
2024年7月14日

「日本資本主義之父」:對中國企業家有什麼啓發?

李海燕:新日元人像是澀澤榮一,他很早就提出「企業是公器」,所有制不是判斷企業好壞的標準,網路平臺企業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公器」。
2024年6月30日

「卡脖子技術」背後的「企業能力」和「市場」(下)

李海燕:我們總對創新津津樂道,但大多數行業並不需要三天兩頭的創新,而是需要「安全安心」。如今中國到了攻堅克難時候,可能更需要靜下心來。
2024年6月25日

創新
「卡脖子技術」背後的「企業能力」和「市場」(上)

李海燕:現在「卡脖子技術」討論有過分注重單項技術突破的傾向。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並不是僅僅依靠「核心」技術和「供應鏈」。
2024年6月11日

東芝
從東芝看日本電子產業變遷

李海燕:去年東芝公司退市,直接導火索是什麼?東芝崛起和衰落是日本製造行業的崛起和衰弱的縮影,也是日本傳統電子行業和日式經營的縮影。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