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英國和德國的失敗方式不同

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式現在同樣不成功。

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畫家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音樂家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足球運動員凱•哈弗茨(Kai Havertz):一些德國人在倫敦取得了其個人最好的成就。根據我的經驗,德國人是歐洲大陸上英語說得最好的人,這可能會讓人覺得這兩個國家是親密的,儘管有上個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問題。

但德國專注於製造業。英國是世界第二大服務出口國。德國有許多重要的地區。英國的主要城市對其影響力的控制可能超過了任何一個富裕的大國。德國有聯合政府,目前由三個政黨組成。英國的政治是贏者通喫的,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通過34%的選票獲得了174個席位的多數。德國的財政政策過於謹慎。自千禧年以來,英國一直沒有實現預算盈餘。德國是聯邦制國家,而英國是中央集權制國家。德國是歐洲項目的創辦成員國,而英國加入較晚,後來又離開了。

即使是這些國家的生活質感也完全不同。你可以乘坐一列太空時代的火車穿越德國,然後看到有人在非諷刺的情況下使用傳真機。英國在數位化方面做得更好,但在有形基礎設施方面卻遜色不少。

您已閱讀29%(489字),剩餘71%(12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