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川普政府根據「301調查」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時,學界對「貿易戰」一詞仍頗爲謹慎,擔心會進一步激化矛盾。然而,2025年4月,川普簽署行政令,對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徵10%的「最低基準關稅」,甚至對日本、南韓等盟友徵收超過20%的關稅。毫無疑問,美國掀起的關稅戰已經在中美之間,甚至全球範圍,引發一場後果難以預測的貿易戰。
筆者認爲,川普近期的一系列關稅政策雖看似反覆無常,其核心目標其實很明確:第一是緩解美國嚴峻的債務危機。川普政府大徵關稅以期增加政府收入,同時以關稅爲籌碼迫使其他國家購買美國的產品、服務、自然資源及軍火等,增加美國的出口。 另外,由川普的新任經濟顧問米蘭(Stephan Miran) 提出的「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表明,美國可能要求外國央行出售美元儲備以令美元貶值,同時各國還需要購買美國的超長期國債,確保美債市場穩定,最終達到減輕美國債務壓力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樣激進的關稅政策是否能有效緩解債務壓力仍然是未知的。多位知名經濟學家,以及美國前財政官員,均認爲美國在今年將面臨較大的通膨壓力甚至陷入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因此將今年美國的成長預期從2.7%調低至1.8%。
您已閱讀24%(537字),剩餘76%(16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