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

中國總理承諾向貿易和科技行業敞開大門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天津夏季達佛斯年會上表示,「經濟全球化不會被逆轉」。

亞投行
「打虎女將」任亞投行新行長

中國任命前反腐官員、有「打虎女將」之稱的鄒加怡爲亞投行新任行長,這家總部設在北京的開發銀行被視爲中國對標世界銀行的產物。

關稅
世界秩序的十字路口

梁巖: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把問題歸於外因如全球化和外部打壓都是容易的,而推動自身改革則十分困難。兩大強國都應正視自身的問題。

涉嫌強姦而被捕的正廳級——一個樣本觀察

林原:湖南省機場管理局局長邱繼興因涉嫌強姦被刑事拘留。有位曾任常務副區長目前在高校工作者對筆者說:這種事情在官場並非罕見。

詠竹坊
貪腐被判死緩 趙偉國跌巖起伏的一生

曾風光一時的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上週因貪汙罪被判處死緩。

製造業
中國強調製造業「自立自強」戰略

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暫時緩和之際,中國繼續強調製造業的戰略重要性。

中國宣傳影片稱美國爲「小船孤蓬」

中國外交部在社群媒體上發佈系列影片,將中國描繪成自由貿易的捍衛者,而美國「扇盟友耳光,割世界韭菜,拉各國墊背」。

中國公共政策的「跑冒滴漏」

葉勝舟:三河市廣告牌匾事件是中國地方政治生態的鮮活案例。中下層官員行爲主要有三種亂象:笨,纔不配位;懶,勤不配位;私,德不配位。

貿易
習近平向全球商界領袖表態:捍衛貿易

川普全面徵收對等關稅前夕,習近平會晤40多位全球商界領袖,不點名批評美國「迫使企業選邊站隊,作出違背經濟規律的選擇」。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將對外資進一步開放

曹辛:對外資進一步開放的宣示不僅是表態,更涉及具體的經濟領域和措施。考慮到川普關稅引起的緊張,中國政府已經在政治上得分。

知情人士:習近平擬28日會見國際商界領袖

預計將有大約20位或更多商界領袖接到邀請。在試圖抵禦川普日益敵對的貿易政策和關稅之際,中國渴望獲得國際商界領袖的支持。

中國兩會期間的「DeepSeek風潮」

本週閉幕的全國兩會凸顯出,在DeepSeek等中國企業取得AI突破、川普關稅激起國際混亂之際,中國政府的優先事項發生了改變。

中國外賣平臺競相爲騎手改善福利

京東宣佈進軍外賣業務併爲外賣騎手繳納社會保險後,美團和餓了麼都表示將擴大騎手的社保福利。

四個現代化與更多現代化——新時代的反思

林原:除教育現代化、學術現代化、醫療衛生現代化外,四個現代化還沒有提到哪些方面?還應有商業現代化、財政現代化、金融現代化等。

反腐敗
2024中國反腐回顧與新一年反腐展望

林原:新的一年,反腐力度應該與2024年差別不大。除非反腐工作取得真正重大的突破,公衆對反腐的關注度不會提升。

中國領導人新年講話體現成長是頭等大事

習近平在電視講話中表示「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強調要爲弱勢羣體提供支持,並重申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

中國中央政府尋求打擊「遠洋捕撈」式執法

2024年有80多家滬深上市公司的高階主管被拘留。中國總理李強最近呼籲加強對企業相關執法的監督。

2024年中國時政大事盤點

葉勝舟:中央終於發猛力救經濟;延遲退休的「靴子」落地;科學技術「井噴」式突破;多邊外交兩大成果矚目;青年「較真」推動社會進步……

貿易
中國總理在美國大選前夕捍衛自由貿易

李強在進博會開幕式上強調,越是面對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中國越是要堅持開放、擴大開放、提升開放。

中國人大常委會召開會議,或批准外界期待已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分析師認爲,中國的財政支出不僅應該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爲目標,還應面向在房地產危機中受到打擊的家庭。

不要讓地方政府掣肘中國民營企業

中國政府承諾改善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重點必須放在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上,遏制趨利執法。

亞太
中國海警在南海與印尼對峙

中國外交部週四表示,中國海警船系依據國際法和國內法在中國管轄海域開展例行巡航。

回到第一性:刺激、救濟與福利

劉遠舉:刺激、救濟、福利、基建看起來是並行不悖的,但在現實中未必如此,它們的作用不僅有差別,有些時候甚至是衝突的。

「忍不住者」與「忍住者」:中國人的維權困境

林原:公衆固然能看到少數被侵害者維權成功的案例,但大量維權不成功的事例被掩蓋在重重黑幕之中。

延遲退休方案需要開門立法和公共討論

聶日明:對於影響如此廣泛和深遠的政策,事前做好溝通、促進理解、凝聚共識,充分披露分歧與風險,這樣形成的政策會更加有效率。

中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中國正努力應對人口危機和養老金體系資金不足。延遲退休年齡將用15年時間漸進式實施。

中國債務問題正在損害經濟

哈丁:中央政府債務低,地方政府債務高而且承擔大多數支出,這種分化是當今中國經濟諸多挑戰的一個根本原因。

中國呼籲加快採取措施提振消費

中共中央政治局承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表示要加快實施財政和貨幣政策提振消費。

中國國有基金和銀行開始「退薪」

中國將對金融行業的審查擴大至公募基金和國有金融機構駐香港的銀行家。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定心丸、亮點和冷門

葉勝舟:梳理全會《決定》,大致有四個定心丸、八個亮點、四個冷門,機構改革力度偏小,反腐敗治標未治本。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美國選舉和中共全會引人注目

曹辛:美國總統大選的新動向不僅顯露出當下民主黨的困境,同時也說明,川普重返白宮的道路未必如他本人預測的那般順利。

野村銀行家王仲何獲准離開中國

這位野村中國投行業務主席去年9月在抵達中國內地後被禁止離開。出境禁令實施期間,他被允許在中國境內旅行,沒有被拘留。

新一輪財稅改革:如何「統籌」和「深化」

趙建:三中全會公報對財稅改革用了兩個詞,「統籌」與「深化」。要考慮到短期和長期的平衡,短期還是得靠擴大赤字,但長期問題也不能再一拖再拖。

開放是衡量強國心態與能力的重要指標

趙磊:開放能夠使一國始終保持極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能夠始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心態。開放是必選項,不是可選項。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前瞻

葉勝舟:最期待的是儘快制定《國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還期待對財稅體制動大手術,縣處級以上幹部家庭財產公開,應對人口快速老化有乾貨。

中國對食用油罐車運輸問題展開調查

中國媒體經過暗訪發現,有罐車在拉完有毒的燃料油品後,沒有清洗就運輸食用油,這是中國最新的一起食品安全醜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