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中國對食用油罐車運輸問題展開調查

中國媒體經過暗訪發現,有罐車在拉完有毒的燃料油品後,沒有清洗就運輸食用油,這是中國最新的一起食品安全醜聞。

罐車煤油食用油混用,解決之道不僅在於監管

劉遠舉:僅僅依靠監管提高相關標準,這種「紙面措施」往往是無效的,甚至可能因爲提高了成本,而社會無法達到,反而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價格民粹和重刑主義之下,食品安全的出路在哪裏?

劉遠舉:食品標準涉及專業、市場、技術,需要通盤權衡,要法律上可執行,經濟上可持續,並不是越嚴格越合理,越正義。

化肥價格飆升爲何會引發非洲糧食危機?

成本上升迫使農民減產,而世界上最貧窮的大陸預計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

全球糧食危機會有多嚴重?

食品價格正在下降,但專家表示,2023年全球產量和飢餓率可能會更糟。

印度養蝦場的抗生素控制有待檢驗

印度已迅速成長爲蝦類的全球最大生產國之一,該國當局和生產商能否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成爲一大挑戰。

烏克蘭戰爭恐引發全球饑荒,要糧食還是要燃料?

社運人士希望將糧食從生物燃料中轉移走,但這樣做能緩解不斷上升的飢餓水準嗎?

中國嚴查進口冷鏈食品以防疫情復發

爲防範新冠病毒經由冷鏈產品傳入國內並造成疫情復發,中國開始在全國開展對進口冷鏈產品的消毒和追蹤工作。

糧食
融資失衡爲食品行業埋下隱患

福魯哈爾:新冠疫情引發三個明顯問題:糧食不安全、小企業倒閉和資產市場波動。由於一個意外的金融轉變,這些問題可能變得更糟。

廣州禁止進口疫區凍品

上週日廣州相關部門宣佈了對新冠病毒疫區國家的這條臨時禁令,不過並沒有指明具體針對哪些國家。

豬肉
新冠疫情導致中國削減肉類進口

中國暫停來自一批海外加工廠的食品進口,原因是擔心進口食品會將新冠病毒帶入國內。分析師預計,這將推高中國國內肉類價格。

食品
食品 :下一個顛覆前沿

陳敏蘭:食品行業的顛覆正在到來,但人們首先要知道,新農業革命的驅動力是什麼,未來的食品是什麼樣子?

奶粉
Lex專欄:中國嬰兒配方奶粉尚難與外國奶粉競爭

中國政府希望提高嬰兒奶粉的自給率,但中國父母仍難以信任本土奶粉生產商,另外還有假貨和產量侷限的問題。

非洲豬瘟肆虐中國 將重塑全球豬肉供應格局

作爲豬肉主要消費和生產國的中國將需要多年時間應對豬肉供應短缺和紊亂,這將重塑全球市場,推高肉類價格。

基因編輯食品的未來懸而未決

科學家們本希望歐盟能對基因編輯食物採取更爲寬容的態度,但去年歐洲法院的一項裁定讓他們的希望破滅了。

國際熱搜詞的中國聯想

王軍:Justice、Toxic、Single-Use這三個英語世界的熱搜詞,對於瞭解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同樣具有啓示意義。

中國大幅削減配方奶粉品牌數量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註冊的配方奶粉產品數量減少1400個,意在提高國產大品牌的市場份額。

丹麥
丹麥牡蠣氾濫向中國求助

丹麥駐華大使館推銷該國氾濫成災的太平洋牡蠣,中國美食家們迅速回應,阿里巴巴正在與海關談判進口方法。

腐肉醜聞凸顯巴西工業化畜牧危機

中拉對話:中國已將涉嫌腐肉出口的巴西廠商暫時拉黑,但這是南美畜牧業造成的諸多環境和社會問題的冰山一角。

3.22

美國
美國兩黨推動嚴格審查食品行業中資交易

根據美國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建議,中國和其他外國投資者在角逐收購美國農業和食品公司的交易時,將面臨額外審查。

速讀
喫薯條會致癌嗎?

有關油炸土豆中發現高水準的致癌物丙烯醯胺屢被報導,那到底怎麼喫是安全的?

矽谷的新顛覆對象:傳統食物

一批創業企業正試圖掀起食品行業革命,希望用各種「新式」食品來替代會造成環境影響的傳統肉食及其他食物。

健康
麥當勞菜單配料大變樣

麥當勞週一表示已淘汰菜單中一半左右爭議性配料,以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

速讀
無麩質食譜真的有益健康?

大型超市裏,無麩質(gluten-free)食品越來越普遍,許多好萊塢明星和健身達人對無麩質飲食推崇備至,甚至貼上減肥的標籤,儘管這種區分標籤的初衷是爲了應對對麩質過敏的人們。不過無麩質飲食真的有益健康嗎?

智庫
中國食品安全面臨的挑戰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訪問學者傅琳:打消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顧慮、增強消費者信心,是解決中國經濟成長困境、實現成長模式轉型的重要一環。

社會

喫壽司安全嗎?

壽司和生魚片成爲了現代人的健康美食之選。但愛喫壽司的人要當心了,如果你一週喫好幾次魚,你得注意喫低汞含量的魚來避免汞中毒。

速讀
「危險」的生魚片?

在紐約和倫敦的金融區,聚集著衆多以商務人士爲主要顧客羣體的小型餐館飯店。近幾年,這些小店提供的食物從簡單的三明治變換成了壽司和生魚片。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準提高,人們紛紛尋找新的健康美食。日式壽司和生魚片好像在幾年前成爲了「健康」的新代言人。但是最近人們卻發現,來自大海的這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也暗藏洶湧。

社會

蒙牛
Lex專欄:中國奶製品業的復甦曙光

7年前深陷食品安全醜聞的中國奶製品露出復甦苗頭。領頭企業之一蒙牛去年收入成長15%,不僅改善了供應鏈,也增加了行銷支出,以更好應對來自外國品牌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