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智庫

中國食品安全面臨的挑戰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訪問學者傅琳:打消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顧慮、增強消費者信心,是解決中國經濟成長困境、實現成長模式轉型的重要一環。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衆所周知,特別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後,有關食品安全的報導層出不窮。從地溝油、假雞蛋到受汙染草莓,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讓中國國內的消費者對他們所購買和食用的食品越發感到擔憂。根據皮尤全球態度(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的一項調查顯示,71%的中國人將食品安全視爲2015年的重大問題之一。提升中國的食品安全對於全球消費者而言也同樣重要,因爲世界各地的超市貨架上隨處可見來自於中國的食品和原料。

同時,中國的GDP增速正從歷史高點回落,中國經濟向消費驅動型模式轉型勢在必行。打消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顧慮、增強消費者信心,是解決中國經濟成長困境、實現成長模式轉型的重要一環,廣義而言,也是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

修訂的法規,重新整理的挑戰

您已閱讀23%(344字),剩餘77%(11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