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食品安全

讓市場參與食品安全修法

天則研究所區域發展研究中心趙旭:五年前倉促的食品安全立法目前面臨大修,但政府角色仍未重新界定。應在資訊充分披露基礎上讓市場自行選擇,政府充當裁判者。

《食品安全法》頒布僅僅5年就迎來了大修,原因和當年通過太倉促不無關係。7月初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了《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人大法工委正在徵求意見。但讀來感覺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想結合筆者的研究談幾點思路,希望食品安全治理能避免5年前的倉促。

首先是食品安全的治理理念問題,發揮市場作用爲主還是依賴政府監管爲主。

在整個食品生產、經營、消費鏈條中,涉及食品生產與經營者,食品消費者,第三方交易場所(包括網路手段)提供者和政府四個方面。其中,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交易場所提供者三者之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其關係是平等的市場主體關係。三者之間應當也只能通過市場機制形成食品安全激勵,也就是安全的食品將得到市場的獎勵(銷量及價格高),不安全的食品將受到市場的懲罰(銷量及價格低)。

您已閱讀10%(338字),剩餘90%(30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