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三中全會後,誰是經濟成長擔綱?

古堯:三中全會報告承接了以往政策體系,頗令那些想從報告中尋找「投機」機會的人士失望。投資與消費,到底誰是經濟成長擔綱?

三中全會報告承接了以往政策體系,頗令那些想從報告中尋找「投機」機會的金融市場投資人士失望。畢竟改革開放已進行了40多年,發展中的問題和對策思路也早已不同程度和多角度呈現,在堅持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背景下,作爲中國經濟第一成長動力的投資,能否延續承擔引領擔綱作用?筆者認爲這一格局並未改變。

1.投資與消費,誰是經濟成長擔綱

通俗的講,生產力的進步來自於更多的資本佔用,生活水準的提高來自於更多的資本積累。因此,經濟成長的第一動力是投資,經濟學意義上的投資是指固定資本形成。只有固定資本的形成才能提升生產力,才能形成更多的用於消費的資本貨物,日常所說的投資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投資,日常說的投資很多是資產購買。對微觀經營主體而言的大量投資支出,通常不是宏觀國民經濟意義上的固定資本形成,比如佔比越來越高的土地購買——在國民經濟意義上,土地投資僅是轉移支付而已。

您已閱讀17%(377字),剩餘83%(19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