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李嘉誠賣港口背後的現實考慮

李瀚明:對於長和而言,把握住貨物路途的核心,通過交易交朋友,或許是更賺錢的選擇。

長江和記實業(「長和」)近日宣佈以228億美元出售中國以外的港口業務予貝萊德資本,引起不少關注。生意金額規模相當龐大——交易總額相當於1778億港元,和長和的市值大體相當;但是如果與每年兩百億港元左右的利潤相比,是否合算就見仁見智。

我有幸曾經作爲學生參訪團的一員,在金鐘長江集團中心聽過李先生一場演講。當時我印象很深的是,長江集團中心的位置,坐落於中銀大廈和滙豐總行大廈之間;建築本身方方正正,反映李先生予我的溫文爾雅、和和氣氣的第一印象。

這就不得不提香港市面一說——中環幾幢大樓之間有一個風水局。香港三家發鈔銀行(滙豐、渣打和中行)的舊總部地皮互相靠近。80年代香港進入迴歸過渡期,其中一項工作是安排中國銀行發行港幣。爲此中國銀行計劃在舊樓旁新建一幢新樓(中銀大廈),並請貝聿銘先生設計。

您已閱讀11%(345字),剩餘89%(26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