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

留學性價比的風吹到了中東

胡馨兒、袁漪琳:留在當地就業,對於把留學目的地放在中東的學生而言是符合「性價比」邏輯的結果,而中企出海的東風又爲他們帶來了一波新的機會。

臨高考前100天,媽媽問蔡雨桐,「想不想去杜拜留學?」。雨桐的第一反應是媽媽是不是在網上被人騙了。

雨桐媽媽是一名常年往返深圳和香港工作的律師。在雨桐的高三最後一個學期,雨桐媽媽就開始蒐集海外留學的資訊,讓她高考完就立刻去準備雅思考試。雨桐的高考分數擦過了廣東的本科線,最終被深圳資訊職業技術學院錄取,是一所大專院校。沒能幸運「撿漏」上國內一本院校把她推上了備選道路:拿著雅思成績去申請澳洲臥龍崗大學杜拜校區的傳媒專業。臥龍崗大學目前在全球QS排名中排第167位。

金聖煊的媽媽從他高一開始就在網上搜關於中東留學的資訊。在聖煊讀高二的時候,她在小紅書上刷到一個在中東留學的女生,瞭解到了後來爲聖煊辦理留學申請的長沙鐵路第一中學(以下簡稱「長鐵一中」)國際部。金聖煊的父母長年在伊朗基什島和廣東做汽車配件和石材的進出口貿易,父親90年代就在德黑蘭留學讀波斯語,母親則在本科時期學習俄語,也會說波斯語。但由於工作時發現波斯語的適用範圍相對較少,父親建議金聖煊先往使用阿拉伯語的國家發展。因此金聖煊於2023年先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杜拜校區讀一年預科,之後就讀經濟學。預科班上15個人裏有8箇中國人,剩下的同學基本都是說俄語的,來自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

您已閱讀10%(531字),剩餘90%(47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