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理解阿里新一輪的合夥人制度改革

鄭志剛: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阿里新一輪的合夥人制度改革,進而從中解讀阿里未來一段時期的戰略調整方向呢?

所有的修復,都註定徒勞無功

劉遠舉:公司當然可以年輕化,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進進出出的可以永遠是年輕人。但是這只是表面的,如今的兵,和當年的兵已經不一樣了。

薪酬、額外福利與高階主管特權

馬斯特斯:美國嚴格的披露規定讓人們瞭解高階主管們令人豔羨的薪酬。而若打著減少繁瑣監管的旗號減少高階主管薪酬資訊披露,是有風險的。

南韓投資者押注新總統能夠結束股市長期「折價」

韓國綜合股價指數創下三年半高點,投資者寄望李在明能推動通過公司治理改革法案以提高估值。

美國企業界如何學會順從德克薩斯

在華盛頓一屆持同情態度的聯邦政府的鼓勵下,該州正試圖利用其經濟規模來塑造企業行爲。

豐田
豐田汽車擬收購豐田自動織機,減少交叉持股

這筆330億美元的私有化交易將解除豐田集團最大的交叉持股之一,併爲日本其他企業的公司治理改革努力定下基調。

特斯拉
特斯拉董事會的新課題:監督馬斯克

Lex專欄:這位世界首富正面臨著壓力,要在自己的電動車企業中表現得更像一位常規的執行長。

特斯拉
養老基金投資者要求馬斯克每週在特斯拉工作40小時

股東們表示,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正處於「危機」之中,他們呼籲制定高階主管接班計劃。

企業制度的現代屬性和國家特色

鄭志剛:在遵循和傳承現代企業制度數百年運行建立的核心邏輯的基礎上,結合國資面臨的所有者缺位等現實問題,實事求是地形成所謂的「中國特色」。

Lex專欄:別指望CEO主動放棄疫情時期的福利

研究發現,美國大公司在疫情期間提供給高階主管的額外福利在疫情後並沒有取消。

訃告
羅伯特•蒙克斯,股東激進主義之父,1933-2025

這位商人力求超越短期利潤,以對社會和環境負責的方式行事。

特斯拉
有半個馬斯克總比沒有馬斯克好

特斯拉無視了一些董事最爲神聖的原則,而大多數參與投票的股東對此基本表示認可。

OpenAI
前員工與頂級AI專家尋求阻止OpenAI擬議的營利性重組

前員工和包括傑佛瑞•辛頓在內的相關人士警告稱,允許這家新創公司轉型爲企業存在風險。

普華永道內部調查後下令合夥人切斷與一家經紀公司的關聯

該決定令普華永道高層感到震驚,先前他們曾積極推介這家資產管理公司所提供的高收益、難以獲取的投資機會。

英特爾
英特爾新任CEO承諾進行「文化變革」

陳立武表示,這家矽谷集團必須再次表現得像一家「創業第一天的新創公司」。

併購
7-Eleven母公司將任命首位外籍CEO

日本Seven & i公司目前面臨的道路是接受加拿大Couche-Tard的收購要約,或者在新領導人的帶領下開闢自己的道路。

禽流感導致利潤飆升,美國「雞蛋王朝」尋求套現

小弗雷德•「大雞」•亞當斯的女兒們有望從公司收購她們的股份中獲得數億美元的收益。

商學院教學案例研究:公益企業能否解決人工智慧治理挑戰?

當監管將成長放在首位時,公司是否應該繼續使其治理與公共利益保持一致?奧爾特曼的OpenAI爲非營利性法律結構提供了檢驗標準。

投資
Lex專欄:企業CEO與AI的攻防戰結果未定

一個真正激進的想法是也要關注公司的實際財務業績。

畢馬威
畢馬威美國官網刪除DEI報告

這家「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成爲最新一家放棄DEI目標的政府承包商。

ESG
貝萊德在美證交會打擊ESG後停止股東治理會議

新規是控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權力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

美國的工業巨擘們是否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使命?

批評者認爲,分散的所有權、薄弱的文化以及對財務結果的執著追求損害了創新。

波音
波音的「大企業病」

鄭志剛:在一定意義上,大企業病也許是上帝爲了維護市場經濟中的公平交易,避免出現各種形式的壟斷而向企業施加的一道魔咒。

泡沫之後,日本企業如何艱難謀生

李海燕:在經濟低迷期能保持長期穩定成長的企業,其實是少數。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講,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鉅變的時候,謀求企業的存活和微成長是客觀的選擇。

美國執行長離職人數創歷史新高

股市飆升使得公司領導者紛紛套現,而不是選擇應對2025年的動盪。

理解「企業家」

鄭志剛:一個社會如果希望更多企業家湧現,唯一可以做的也許是積極營造避免權力干預和尋租的營商環境,使企業開展公平競爭,企業家自然會脫穎而出。

ESG
美國的企業改革

鄭志剛:無論是反ESG,還是反DEI,美國企業改革實際上早於美國政府改革,其背後反應了深刻的民意訴求,這成爲川普重返白宮的政治基礎。

力拓
維權股東加大力度要求力拓退出倫敦市場

Palliser Capital表示,雙重結構是一個「徹底的失敗」,使股東損失了500億美元的價值。

領導力
老牌公司也需要靈活的戰略才能成爲長壽公司

斯特恩:沒有哪條鐵律規定企業會不斷發展壯大,即便是以卓越而聞名的企業。

公司治理問題研究的現實視角:以主要股東超額委派董事爲例

鄭志剛:一股獨大固然不容忽視,但一股獨大之下的主要股東超額委派董事纔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實務需要重視這一現象。

FT社評:當風險資本主義出錯時

Byju's的倒閉爲其他雄心勃勃的新創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借鑑。

福斯汽車重組面臨重大考驗

這家汽車製造商需要克服內部阻力,以實現提升競爭力所需的必要變革。

ESG
如何正確地做ESG?

鄭志剛:不要將ESG直接與公司主營業務對接,避免對公司主營業務形成衝擊,進而對公司核心競爭力造成影響。

尋找日本「失落」的藝術

一家博物館的關閉揭示了泡沫經濟時期所獲得的大量藏品,並警告企業變革即將到來。

ESG
共同基金在環境和社會議題上的策略性投票

Roni Michaely:共同基金的策略性投票使其對ESG提案的平均支持率看似很高,表面上符合信託責任,但實際上在最關鍵的時刻,卻違背了對環保和社會責任的承諾。

SolarWinds安全主管呼籲制定更嚴格的網路安全法

蒂姆•布朗是第一位在俄羅斯大規模駭客攻擊事件後面臨美國證交會指控的網路公司高階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