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公司治理

理解阿里新一輪的合夥人制度改革

鄭志剛: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阿里新一輪的合夥人制度改革,進而從中解讀阿里未來一段時期的戰略調整方向呢?

2025 年 6 月 26 日,阿里在發佈 2025 財年年報之際正式發佈了阿里合夥人最新組織情況,新一輪的合夥人制度改革隨之曝光。這次改革要點也許可以概括爲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減少合夥人數量。這次調整一共有 9 位合夥人退出,超過總數的 1/3,目前合夥人僅 17 人,爲 2014 年在紐交所上市以來最低規模。其二,除了部分資深合夥人,合夥人更多來自一線業務負責人。在17 位合夥人中僅 4 位是淡出一線或不負責具體業務的原合夥人團隊的核心。其三,職責是負責組織合夥人遴選更迭事宜的合夥人委員會成員相應做了調整。除了創辦人馬雲、集團董事長蔡崇信、集團執行副總裁邵曉鋒、集團 CEO 吳泳銘,電商事業羣 CEO 蔣凡成爲合夥人委員會新的成員。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阿里這次的合夥人制度改革,進而從中解讀阿里未來一段時期的戰略調整方向呢?

第一,這次合夥人制度改革是阿里針對目前在經營管理中出現的潛在問題進行的一種新的適應性調整的一部分,這種調整一直在持續中。

今年6月初阿里旗下 DingTalk 員工、前產研負責人元安(花名)出於對阿里的摯愛發表萬字離職長文,再次將阿里作爲一家大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公之於衆。在這封信中他寫道,「我們已經失去了以前那種要爲社會帶來美好改變的夢想,我們談論的是KPI,是工資、股票、房子,我們把客戶和用戶當流量當數據,我們談的是怎樣運營數據,怎樣收割客戶……」。他從阿里迷信外部新秀行業或公司的人才,內部惡性績效競爭,員工合作成本推高,導致真正做事的人變少,獎懲不明以及員工思想短期主義盛行等總結了阿里在人、財、事方面存在的問題。在2022年阿里發佈E(環境)S(社會)G(治理)報告後,作爲ESG運動的批評者和阿里的長期觀察者和研究者,我就有擔心,「既要又要和各種要」的阿里究竟要走向何方?!(參見《ESG熱現象背後的冷思考》)

您已閱讀20%(777字),剩餘80%(31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