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

理解「企業家」

鄭志剛:一個社會如果希望更多企業家湧現,唯一可以做的也許是積極營造避免權力干預和尋租的營商環境,使企業開展公平競爭,企業家自然會脫穎而出。

職場
大廠工作爲何會迷失在內卷與躺平之間?

張樂愚:同樣是辛苦和奔忙,爲何在曾經的工作中還能體會到成長大於消耗,而今天的工作卻讓人覺得自己像個擰螺絲的?

安永
5.5萬名安永美國僱員的工資被錯誤撤回

薪資供應商ADP出現技術錯誤,導致安永7月工資被撤回,令其員工大爲光火。

汽車業
年輕化會成爲林肯中國的「滑鐵盧」嗎?

肖波:如果不能實現品牌年輕化轉型,林肯中國的銷量成長將是曇花一現。

Lex專欄:股東必須對抗高額高階主管薪酬

如果股東不能讓公司遵從他們在薪酬方面的意見,那麼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意見也會被忽視。

傳播
企業高階主管如何管理社群媒體內容

趙瑩:言論和觀點可以是個人的,但是作爲高階主管是沒有任性發言的空間的,任何的逞一時口舌之快,都可能帶來軒然大波。

管理
動盪年代需要什麼樣的企業領導力?

企業管理者正在迎來「同理心時代」,他們不僅要有同情、溝通和協作的軟技能,還要在氣候、文化等議題上展現出過硬的才幹。

中國企業面對數位化分水嶺

埃森哲調研顯示,疫情和出海等因素正在令中國企業加速向智慧化運營轉型,這一過程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組織重構,還將推動傳統職能部門的升級和演化。

RCEP
「中國式管理」能在全球走多遠?

尹一丁:企業將本國市場的成功管理經驗移植到海外往往能事半功倍,但爲什麼說沿用」中國式管理「反而成爲中國企業海外業績不佳的重要原因?

管理
讓女性擔任經理對公司股價有利

貝兒:高盛通過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斯托克60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數據發現,高層擁有更多女性的歐洲上市公司受益於強勁的股價表現。

瑞銀
臨危掌舵瑞銀的安思傑

安思傑給金融危機後的瑞銀做了精明的重新定位,縮減了交易部門,鞏固了其作爲全球最大財富管理機構的地位。

管理
戴希曼:企業家的責任感

作爲一個鞋業帝國的掌舵人,戴希曼堅持企業「有著比創造收入和利潤更爲深層的意義」。他的理念植根於宗教信仰和家族傳統。

領導力
商學院拓寬院長招聘範圍

商學院堅持要尋找兼具學術資質和籌款能力的院長。缺院長至少有一個好處:有機會帶來更多的多樣性。

EMBA帶來寶貴的全球視野

FT頂級EMBA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許多課程是國際合辦的。對學員來說,在全球多個校園學習不僅是一種樂趣,還能獲得更多洞見和人脈。

遠距辦公加大企業遭受網路攻擊風險

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局長警告,由於很多人居家辦公,且相同基礎設施用於工作和個人用途,潛在的網路攻擊範圍「爆炸性擴大」。

職場
現在是創造更好工作場所的良機

希爾:早在疫情爆發前我們的工作環境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次疫情迫使我們對工作場所和工作方式進行徹底反思。

創新
企業需要構建開放式創新文化以促進創新轉型

黃震:內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對消費者的陌生、對新技術的疑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焦慮,共同形成了衆多企業家和企業高階主管們的恐慌。

逐利信條助長企業壟斷權力

馬爾:巨型企業的壟斷權力正在演變成經濟黑洞。打破壟斷、重塑競爭的使命僅靠企業的自願努力是不夠的。

ESG投資
ESG概念被過度炒作了

康乃爾: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概念能夠給企業或投資者帶來額外回報的證據並不充分,甚至根本不存在。

安謀中國的奪權戰僵局

一枚公章阻止了ARM解僱其深圳合資企業的執行長。這家晶片設計公司爲了爭奪對在華企業的控制權,面臨數月的漫長等待。

TikTok
迪士尼前高階主管能否改變TikTok?

凱文•邁耶將出任TikTok執行長。這位美國人能否在美中關係緊張的背景下,讓這款中國app的美國業務具有透明度,使其被美國政界接受?

管理
對員工需要輔導 而非發號施令

希爾:輔導式管理意味著由經理提出「強有力的」、不帶評判的開放式問題,傾聽回答,然後輕推團隊成員對接下來的步驟做出自己的決定。

哪些企業能挺過新冠危機?

希爾:已故的殼牌情景規劃主管德赫斯認爲,一家真正「有生命力的企業」在生存受到威脅時,在裁員之前會首先剝離資產、改變運作模式。

中國企業董責險保單數量激增

今年3月開始施行的新《證券法》令中國企業面臨投資者訴訟的風險大幅提高,企業紛紛購買董責險,減輕董事與高階主管的壓力。

職場
縮短工時能提高工效嗎?

雅各:方洙正在新書中表示,合理安排工時或許可以解決過勞問題,還可能幫助企業提振效率、利潤和創新。

「戰時CEO」不是合適的抗疫領導者

希爾:「戰時CEO」可能成爲新冠危機中一個危險的領導模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它可能把一名沒有悟性的領導者推向僵化、好戰的立場。

管理
反思效率至上的管理思維

希爾:當企業和政府擺脫新冠疫情的時候,他們需要反思效率至上的正統管理思想。提高韌性意味著要有一定的冗餘。

FT社評:企業應該轉向「應對萬一」模式

這次疫情讓許多高階主管和企業所有者後知後覺地意識到,爲了追求更高的效率,他們犧牲了穩健、韌性和有效性。

疫情下企業領袖面臨終極考驗

希爾:疫情當前,企業高階主管很難知道做什麼纔是正確的。然而,未來人們很可能問,他們在這場疫情中做過什麼。

飛行常客:請想想那些無法在家辦公的人

斯卡平克:航空和酒店業工作人員在這次衝擊中別無選擇。我們應該留心那些努力減輕員工負擔的企業,然後以消費回報它們。

企業如何改善資本主義?

瓊斯:提高認知就能轉化爲行動。如果企業爲員工評估財務健康,並制定解決方法,將會改善資本主義。

曾經考試失利的CFA協會女掌門

金融與科技之間的人才爭奪戰以及不斷變化的投資環境,正促使瑪格麗特•富蘭克林所領導的這家非營利機構進行反思。

員工在企業內部投訴困難重重

當員工在企業內部提出投訴時,會發現自己處於弱勢一方。而企業掩蓋相關問題,既喪失瞭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有聲譽風險。

供應鏈
企業供應鏈:在新冠疫情衝擊下有多脆弱?

企業通常只關注直接供應商的情況,對二三級乃至更下游的廠商一無所知,這導致它們可能不知道自己會受到中國工廠停工的影響。

「錯誤是非常聰明的人犯的」

美國銀行掌門人莫伊尼漢認爲,銘記金融危機的教訓十分重要。該行求其高階主管學習「經驗教訓」,藉此防範自滿情緒。

GE前掌門人韋爾奇去世 享年84歲

從1981年至2001年,傑克•韋爾奇擔任奇異公司董事長兼CEO。無情削減成本爲股東帶來盈利成長,也給他帶來「中子傑克」的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