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ESG

如何正確地做ESG?

鄭志剛:不要將ESG直接與公司主營業務對接,避免對公司主營業務形成衝擊,進而對公司核心競爭力造成影響。

作爲一名公司治理研究者,多年來我不斷呼籲企業在推行ESG時要保持審慎、理性和務實,對一些部門圍繞企業ESG的強制資訊披露要求持批評態度。爲此,幾年來我專門提出了「公司治理成本」和「治理陷阱」等概念,來作爲主張審慎推行ESG觀點的理論基礎。但在社會各界鼓吹ESG的一片喧囂聲中,我成了曲高和寡,甚至離經叛道的獨行者。

帶著對企業ESG行爲的諸多困惑和疑問,在9月下旬的一天,我和我的一些同行一道參訪了一家頭部金融企業,圍繞企業ESG行爲開展專題調研。

與我們座談的除了公司的領導,還有該公司負責開展ESG工作的風險控制部負責人。ESG工作在這家公司由只能算業務「中臺」的風控部領頭,而不是像很多企業那樣甚至在董事會中重組或新設ESG委員會,這多少讓我有點意外。

您已閱讀9%(327字),剩餘91%(32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