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資

追求環保還是追求回報?

伍治堅:從投資者角度來看,購買更加環保的公司股票,和對環境造成破壞和汙染比較多的公司股票對比,哪種股票的回報更好?

在過去十幾年,各國政府和民衆對環保問題越來越上心,並且推出了各種激勵政策和法律法規來延緩全球變暖和減少環境汙染。投資界也不例外。一些大型的主權基金高調宣佈將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標準納入投資要求,比如挪威主權基金有一個公開的「非投資黑名單」,那些不符合ESG標準的,被納入黑名單的公司股票,被排除在基金的投資範圍之外。時至今日,絕大多數規模比較大的主權基金、養老基金、大學基金會和各種投資機構,都有ESG投資準則,宣稱只投資ESG得分及格的那些公司股票或者基金。

這些做法的出發點,是投資機構想要向公衆證明自己對於環保問題的重視,同時去嘉獎那些對環保做出更多貢獻(環保得分比較高)的公司,懲罰那些破壞環境(環保得分比較低)的公司。那麼這也會催生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從投資者角度來看,購買更加環保的公司股票,和對環境造成破壞和汙染比較多的公司股票對比,哪種股票的回報更好?

我們不妨先從邏輯上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購買環保公司的股票回報更好。如果一家公司製造的環境汙染比較多(比如煤礦和化工行業),那麼它日後可能會面臨政府罰款,或者法律訴訟去賠償造成的環境汙染損失,公司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去升級自己的機器設備來減少汙染,以及做市場公關來美化自己的公司形象。這些因素在日後都可能拖累股價。但反過來說,如果很多投資者都趨向於購買更環保的公司股票,拋售手中那些環保分值低,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公司股票,那麼後者也有可能被超賣,造成其股價偏低,反而在日後給投資者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特別是很多大型投資機構,由於受到公司ESG投資準則的限制,哪怕高汙染公司股票的價格再低,也無法買入,那麼這種偏差是否會導致這類公司股票反而能爲不受ESG投資準則限制的中小散戶帶來更好的回報呢?

您已閱讀37%(784字),剩餘63%(13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