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戰爭如何變得具有傳染性

隨著和平規範的消退,一種新型武器讓衝突變得更加廉價且更易爆發。

不久前,我們還生活在現代歷史上最爲和平的時期之一。根據烏普薩拉衝突數據計劃(Uppsala Conflict Data Program)的數據,2005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武裝衝突死亡人數最少的一年。時過境遷。奧斯陸和平研究所(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Oslo)報告稱,去年全球發生了61起「國家間衝突」,爲1946年以來最多。現在再加上以色列-伊朗衝突。爲什麼戰爭如此之多?

唯一比一個有偏見且殘暴的警察力量更糟糕的,就是完全沒有警察力量。本世紀,全球經歷了這種轉變。20世紀90年代是兩大全球警察——美國和聯合國——的鼎盛時期。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聯合國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將其驅逐出境。在那十年裏,美國這個「世界警察」在全球巡邏,幾乎壟斷了國際暴力的使用權。「國際社會」(即美國及其盟友)只容忍在可控範圍內發生的內戰,比如索馬利亞、盧安達和南斯拉夫。

和平規範在20世紀90年代末達到頂峯,當時一系列條約禁止了地雷,並設立了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但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削弱了這兩位「警察」的權威:聯合國,因爲美國在未經其同意的情況下采取了行動;隨後是美國自身,因爲那場災難性的戰爭在國內造成了長期的對外派兵禁忌。隨著中國和俄羅斯重新崛起,「國際社會」逐漸瓦解。

您已閱讀27%(580字),剩餘73%(15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