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

每週時事分析:中國解禁日本海產品的思考

曹辛:中國處理此事實際上遵循著一個原則,即兼顧消費者權益、產業利益與國際關係的新局勢,其中國際局勢的變化是最大的推動力。

貿易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日歐有無可能聯手對美?

曹辛:如果中日關係改善,對日本對美外交而言,絕對是有正面作用的槓桿,而歐盟近日也就美歐關稅問題暗示將與亞洲(中國)加強合作。

Lex專欄:日本市場在地緣政治上「走鋼絲」

日本在經濟上與中國關係密切,在戰略上與美國站在一邊,如今陷入中美夾縫之中,面臨兩難選擇。

南韓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日韓兩國風景迥異

曹辛:要等尹錫悅的彈劾案蓋棺論定,中韓關係才能真正重新開始確定一些事;中日則可望在雙邊關係上止跌回暖,乃至嘗試雙邊戰略合作。

東亞
每週時事分析:美日韓三國聯盟恐受重創

曹辛:美日韓三國因國家發展戰略調整,對外政策即將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對盟友的政策。中國可以調整政策,在東亞開出一片新天地。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南北北韓博弈,中日似和解中

曹辛:北韓宣佈封鎖與南韓接壤的邊境、並將建成「要塞化」邊境,實際上還是通過製造緊張局勢,實現以進爲退的策略,本質還是防守性的。

FT社評:石破茂當選自民黨總裁是個意外

日本執政黨本可以選出43歲的新生代領袖小泉進次郎,或者選出首位女領袖,但該黨卻選擇了圈外人、第五次角逐領袖職位的石破茂。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石破茂當選後中日關係將如何發展?

曹辛:問題的關鍵是,石破茂堅定而長期的讓日本國家「正常化」的理念中國能否接受,這會深刻影響石破茂任內的中日關係。

每週時事分析:日本國內政治又在衝擊中日關係

曹辛:日本官員就中日核廢水排放問題,重新強調尊重日本的國家主權是前提,同時強調中國應立即撤銷日本海產品進口禁令。

憤怒悲情能夠打造有效型構公共空間的桌子嗎?

姚新勇:我們是痛心、憤怒,是在努力批判、解構,但憤怒的我們,批判的我們,解構的我們,是否也陷於其間,常常逆向性地強化著偏激、對立?

日本男童遇襲背後,仇恨流量不可放任

劉遠舉: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民文化程度下降,輿論場也變得更加極端、民粹。在這個過程中,內容平臺有當仁不讓的責任。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以核廢水排海共識改進中日關係

曹辛:中日共識的本質是:雙方各退一步、達成一致。這次達成共識的根本原因是:雙方都有意穩定雙邊關係,以對話解決彼此間的矛盾。

三菱
三菱商事總裁:政府應幫助企業在東南亞與中國競爭

三菱商事總裁呼籲日本政府採取更積極的戰略,幫助日本企業在其一向佔有優勢的東南亞應對來自中國的日益激烈的競爭。

日本稱中國軍機侵犯其領空

日本表示首次確認中國軍用飛機進入日本領空,稱此舉不僅是對日本主權的嚴重侵犯,也是對日本國家安全的威脅。

醫療
達摩健康胡卡:中日醫療市場對接分析

達摩健康聯合創辦人胡卡受訪表示,良好的醫療條件是日本人健康的保障,醫藥分離,完善的轉診制度都讓醫療行業更加規範有序。

美日升級軍事同盟 駐日美軍將設「統合軍司令部」

這兩個盟友之間的協調先前受到阻礙,因爲駐日美軍缺乏指揮和控制權,使日本不得不與遠在夏威夷的美國印太司令部打交道。

對中國極端民族主義:放任還是干預?

黃鎣祺:極端民族主義不是中國主流,但仇日反美以及部分極端行爲必須得到各界重視和處理,如果放任不治理,將出現反噬。

中日韓舉行峯會 李強稱三方關係迎來「新起點」

中國總理李強與南韓總統尹錫悅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爾舉行峯會,三國承諾重啓關於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日本企業家荒井幹雄:制鐵茶壺、茶道與中日關係

日本製鐵茶壺世家傳人荒井幹雄受訪,談如何通過茶會和美食,在中國傳播日本文化,同時推動日本人瞭解中國文化習俗。

美日宣佈對兩國軍事聯盟進行「重大」升級

日本首相正在華盛頓參加一場旨在強化日美同盟關係的歷史性峯會,峯會聚焦於應對中國構成的威脅。

美參議員敦促白宮調查日本製鐵與中國的關係

日本製鐵對美國鋼鐵的收購受到幾名來自美國工業州的參議員阻撓,他們請求拜登調查日本製鐵在中國的業務關係。

美日計劃大規模升級安保條約

知情人士透露,拜登和岸田文雄將宣佈重組駐日美軍司令部的計劃,以加強兩國之間的作戰規劃和演練。

「一國一策」系列之五:1989-2024——日本經濟再次崛起之謎

宋欣、周掌櫃:日本在沉寂了三十年之後經濟真的再次崛起了嗎?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這次經濟爆發是厚積薄發還是曇花一現?

中國電動汽車崛起給西方帶來挑戰

比亞迪和蔚來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正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令相關國家政府在推廣電動汽車與保護國內製造商之間左右爲難。

漁業
中國進口禁令或倒逼日本扇貝行業重組

投資者表示,中國以福島核汙水入海爲由出臺的日本海鮮進口禁令,可能會給日本扇貝行業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提振。

東亞
東亞會形成陣營對抗嗎?

葉勝舟:中國不會輕易與俄、朝結盟,更不會輕易跳入俄、朝陷阱,衝在這兩國前面抵擋來自美國的絕大部分戰略巨壓。

日本計劃將國防預算增至創紀錄的7.7兆日元

日本將擴大其艦隊和飛彈能力,以應對來自中國和北韓的不斷加大的軍事威脅。

每週時事分析:敘事在國際博弈中太重要了

曹辛: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日本圍繞核廢水排海與中國的博弈走入另一階段,這兩件事都說明,在國際博弈中,敘事基調和敘事方式很重要。

美日韓深化安全合作以增強對華威懾

作爲一項歷史性的三邊協議的一部分,美國、日本和南韓將建立一條領導人級別的三方熱線,並舉行年度軍事演習。

旅遊
中國旅行團迴歸的前景推動日韓股票大漲

中國宣佈即日起取消對前往78個國家的出境團隊旅遊限制,日本和南韓的旅遊相關股票出現大漲。

美國將與臺日無人機隊共享實時數據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將把出售給臺灣的4架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整合到駐該地區美軍和日本自衛隊使用的同一系統中。

G7
G7峯會的「舊瓶」與「新酒」

葉勝舟:中方強硬回應西方的指責,但措詞、層級、火力有所區別。對美、日、英最強硬,對澳、韓、歐盟更緩和,對法、德、意最溫和。

半導體
中國擔心日本的晶片出口管制更甚於美國

中國半導體行業擔心,日本對關鍵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的限制範圍太廣,可能影響中國中低端晶片的生產。

G7
每週時事分析:G7峯會對中國將只有姿態

曹辛:今年G7峯會在涉華問題上將只有姿態而難有真正有意義的實質行動。這是美、日、歐各自利益和立場相距較大使然。

G7
日本尋求團結G7國家應對中國威脅

廣島峯會將考驗G7能否同聲共氣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據悉此次峯會將額外發布一份有關經濟安全的聲明,承諾共同應對「經濟脅迫」。

脫鉤
美中對峙令日本企業心神不寧

隨著美中關係日益緊張,維繫日美親善的代價成爲日企高階主管擔憂的問題。日本車企今年在華銷量下滑幅度已經是外國車企中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