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主義崛起是一個長期演化的過程,這裏尤其表現爲特定羣體對美日近乎仇視性的情緒發泄,然而中國社會不僅沒有及時阻止這種社會情緒反而助長這一傾向。這種傾向如果走向失控,不僅會衝擊中國外交,也將對中國的國家形象構成嚴重負面影響。如今,社會不應該對民間蓄積的仇日反美極端民族主義言論再進行綏靖和放縱,而應採取切實措施懲治一批散佈極端言論的網路「大V」以及煽動仇外和實施極端民族主義的勢力,切實維護中國國家形象,著力塑造理性、溫和、包容、文明的禮儀之邦形象。
近期發生的一系列涉外悲劇,儘管並非專門針對外國人,但在國內外引發激烈討論,悲劇帶來輿論譁然,並對中國國家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6月10日,吉林北山公園上午發生傷人事件。美國愛荷華州康乃爾學院事後證實,傷者是該校前往北華大學進行合作授課的四名教師,受傷人員包括愛荷華州衆議員的弟弟。中國外交部亦證實此事,並透露警方初步判斷案件是「偶發事件」。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11日證實襲擊外國人事件的真實性,他稱,所有傷員已「第一時間被送醫,並被妥善救治」。他補充說,警方初步判斷此案是「偶發事件」,正在對事件原因進行調查。此後,康乃爾學院校長布蘭德透過聲明證實,有四名美籍老師在參觀中國一處公園時,因發生「嚴重事件」而受傷。
您已閱讀14%(529字),剩餘86%(31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