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

中國黃海漁場激怒南韓

中國在爭議水域建設深海漁業養殖設施,被南韓官員和專家視爲一種「灰色地帶」策略。

漁業
中國《漁業法》迎大修:升級法律框架,護航「年年有魚」

黃珊:草案探求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多維度強化環境與資源保護制度,漁具管理向「白名單」轉變,並在加強漁獲物追溯性方面做出若干突破。

《漁業法》迎來大修,生產、生態、生計如何「三手抓」?

林子晴:不少關注海洋保護的專家樂見這版修訂更重視可持續發展與自然資源養護,也有專家期望修訂能爲漁民提供更多保障。

破題舟山「幽靈漁具」,多方空白待補位

馮應馨:中國最大海洋漁場的海底四伏著危害海洋生態、捕漁作業的棄置漁具,促使民間環保組織與漁民自發爲問題把脈,並尋求解決良方。

漁業
中國大型漁業公司遭環保組織指責

環境正義基金會在一篇報告中稱,在其追蹤的12艘由大洋世家運營的船隻中,大多數船隻都曾殺死受保護物種。

漁業
研究:無追蹤捕撈活動威脅到保護魚類種羣的努力

全球漁業觀察表示,世界海洋中的大多數工業化船隻都未被公開追蹤。

漁業
中國進口禁令或倒逼日本扇貝行業重組

投資者表示,中國以福島核汙水入海爲由出臺的日本海鮮進口禁令,可能會給日本扇貝行業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提振。

把中國海洋產業從謠言與誇大中拯救出來

劉遠舉:經濟活動中的行業變遷雖然緩慢,但也會造成摩擦性失業,當行業劇烈變換的時候,需求與供給都來不及轉移,造成的損失只會更大。

核汙染
日本週四起排放福島核廢水惹怒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批評日本「將一己私利凌駕於全人類長遠福祉之上」,表示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

中國漁船隊成爲美中關係緊張點

美國認定,中國漁船的非法、未報告和不受管制捕撈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拜登指示美國政府機構加大力度打擊中國的非法捕撈和虐待勞工行爲。

三文魚
世界最大三文魚生產商抨擊挪威魚稅計劃

Mowi的執行長表示,挪威稅率達40%的資源稅將推高全球三文魚價格。

美國以涉嫌非法捕魚爲由制裁兩家中國公司

《全球馬格尼茨基法案》(Global Magnitsky Act)首次用於那斯達克上市集團,讓投資者有時間減持。

美國高等國防研究中心涉中國漁業報告分析

王英良:漁業不僅涉及大宗貿易,還涉及海洋環境、領海資源糾紛、跨國勞工、氣候變化、海洋文化等,而這些問題都將是中美衝突的熱點所在。

印度養蝦場的抗生素控制有待檢驗

印度已迅速成長爲蝦類的全球最大生產國之一,該國當局和生產商能否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成爲一大挑戰。

美國利用「金槍魚政治」對抗中國

美國與太平洋島國簽署漁業協議,尋求加強在大洋洲的安全關係,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攻勢。

印太
美日澳印將公佈遏制非法捕魚倡議

這是「四方安全對話」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活動的最新舉措,它意味著建立一套覆蓋印度洋、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非法捕撈追蹤系統。

海蔘幫助中國拓展在斯里蘭卡的影響力

斯里蘭卡北部淺水海域適合海蔘養殖,儘管其養殖場的規模現在還不大,但這項事業出人意料地激起了印中兩國在斯里蘭卡的實力競賽。

巴基斯坦尋求平息瓜達爾抗議

瓜達爾的漁民和其他居民最近舉行抗議,抱怨中國建造的港口和其他項目未能帶來當初承諾的繁榮。巴政府已與抗議者達成協議。

法國漁民將封鎖港口抗議英國拖延發放捕魚許可證

法國漁民將封鎖三個法國港口,並阻止貨運卡車穿過英吉利海峽隧道,以抗議英國脫歐後未能向法部分船隻發放捕魚許可證。

英法捕魚權爭端升級 英國派出軍艦

英國退歐後,澤西島要求法國漁船滿足額外要求才能獲得捕魚許可,導致法國漁船聚集抗議。英國已派出兩艘軍艦在澤西島附近海域巡邏。

英國
爲什麼漁業會成爲英歐自由貿易談判的最後障礙之一?

何越:英歐雙方的分歧在於,歐盟關注於公平競爭,英國要求主權迴歸。同時雙方在漁業配額方面一直無法達成共識。

「保護海洋,我們不能只寫訃告」

「中外對話」奧爾德雷德:《國家地理》雜誌駐站探險家恩里克•薩拉談世界上最後的原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

FT大視野:南中國海漁業資源爭奪戰

在這個地緣政治敏感地區,漁業爭端是中國與鄰國的衝突中較少被報導的方面,也是美中更廣泛衝突的潛在源頭。

日本
日本將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重啓商業捕鯨

退出該機構後,日本將停止在南極的「科研捕鯨」,恢復在本國領海和專屬經濟區進行商業捕鯨。

非法捕撈導致迦納魚類資源銳減

卡明斯基:一份新報告稱,中國漁船在迦納的拖網捕撈作業正在消耗該國的魚類種羣,損害該國漁民的生計。

漁業
中國遠洋漁業高度依賴補貼

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公海捕魚船隊要依賴國家補貼才具有經濟可行性,而日本和西班牙爲遠洋漁船提供的補貼更多。

漁業
中國遠洋漁業規劃由「放」到「收」

中國遠洋漁業發展規劃提出穩控漁船數量,意在爲頻頻「闖紅燈」的遠洋漁業剎車,但此舉可能遭遇與沿海地方政府的博弈。

北韓
日本驅離大量北韓漁船

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自7月初以來向闖入大和堆漁場的漁船發出820餘次警告,並向一些拒絕離開的漁船發射水炮。

生態
鮮美背後,你可知一條大黃魚的真實成本?

周薇:中國人餐桌上的大黃魚已鮮有野生捕撈,但綠色和平發現,水產養殖會耗費大量野生魚類飼料,加劇過度捕撈。

在烏拉圭建漁港,中資企業需注意什麼?

「中拉對話」羅伯特•蘇塔:當地環保人士擔心洽談中的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中資漁港項目會增加過度捕撈。

給魚喫素,可行嗎?

「中外對話」張春:以魚養魚的水產養殖業日漸威脅全球漁業的可持續性,素魚飼料的研發已成爲緊迫議題。

漁業
中國漁船遇襲暴露遠洋捕魚問題

陳振鐸:「魯煙遠漁010」被阿根廷海岸警衛隊擊沉暴露出中國遠洋捕魚存在的問題。政府若任由這個問題發展,不建立更系統、科學、嚴格、獨立的監管政策,則既會危及中國漁民的生命安全,也會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和海外利益。

三文魚
兩個三文魚大國的迥異命運

同樣面對油價暴跌,世界上最大的兩個三文魚生產國卻經歷了完全不同的命運軌跡。這個故事也昭示了,無處不在的市場經濟之手如何探入貿易中的各個細微領域。

南海
漁業管控應成爲南海降溫的契機

國際危機組織資深分析員謝豔梅:在南海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往往是漁船或執法船隊,而非軍艦。漁業活動難以管控,易引發危機,但漁業協議談判的達成或可維護區域和平安全。

漁業
阿拉斯加漁獵規定的啓示

FT美國版執行主編迪金森:阿拉斯加州對捕魚嚴格管制,目的是避免因個人貪慾而毀壞公共財產。和紅鮭魚一樣,國防、基建、經濟穩定性和健康的銀行業體系同樣也是公共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