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漁船在海外「闖紅燈」捕魚案件時有發生,引發世界關注。在去年底世界貿易組織在阿根廷召開的第11屆部長級會議上,保護世界漁業資源、改革成員國漁業補貼政策是主要議題之一。中國是世界遠洋漁業第一大國,也是全球補貼漁業力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成爲本次談判的焦點。然而四天的會議最終沒能取得實質性突破,中方代表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坦言談判到了「山重水複」的歷史關頭。
與陷入膠著的國際談判相比,中國政府對本國遠洋漁業的改革則出現了一絲「柳暗花明」。中國農業部於2017年12月正式發佈了《「十三五」全國遠洋漁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求控制行業規模、增加政府在對外漁業合作中的監管作用,體現出發展思路由「放」到「收」的轉變。
然而改革路上仍然充滿阻力:中國地方政府仍在「野心勃勃」刺激行業規模擴張,遠洋漁業補貼改革也尚未被提上議事日程,未來中國遠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還看改革能否更進一步。
您已閱讀14%(393字),剩餘86%(25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