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則橫議

用結構性對等原則替代總體關稅對抗

盛洪:減少中美間貿易差額的公平規則是中美間實行對等關稅率和其它非關稅安排,中國首先可以將關稅率降到美國水準。

英國脫歐可否採取「特區制」?

盛洪:北愛爾蘭暫不脫歐是較好的解決方案。當英國在脫歐進程中形成兩個不同區域後,不同制度的優劣就會逐漸顯現。

法治
法治纔是核心技術

盛洪:科技競爭最終是制度競爭,一個企業或國家最重要的是煉「內功」,即自身的制度環境和科研組織的建立和改進。

法律
權力短暫,天道永恆

盛洪:法首先是天道之法,是自然法。天道之法基本上在成文《憲法》中體現,其核心部分就是對公民憲法權利的確定。

我的新年期許:重溫改革精神

梁治平:在我看來,改革精神就是確立尊重和保障個人權利的「公」,建立作爲天下共信之物的「法」,和以還人民思想和實踐自由爲特徵的「解放」。

共和
我的新年期許:重建「共和」信念

蔣豪:中國在名義和機構設置上,都是一個共和政體,但有多少人在真正踐行共和理念?不置身公衆事務,對不義之事漠然,那我們就不配稱爲共和國公民。

我的新年期許:迴歸古典文明

盛洪:古典文明原則是基礎且普適的人間規則,是人類文明的底線,人類近世的許多災難,乃因現代人在解讀經典時偷運私貨、偏離這些原則所致。

法治
我的新年期許:重建誠信、倡興法治

張曙光:榆林礦權案暴露了中國社會誠信闕如、法治不彰。法治乃立國之基,誠信乃做人之本,我期望這「基」這「本」,能早日在神州真正確立。

民主
我的新年期許:用兩張「票子」取代兩根「杆子」

許章潤:曾幾何時,「槍桿子」與「筆桿子」被奉爲治國法寶,時輪至此,早該用兩張「票子」——鈔票與選票取代它們,馴化不可一世的公權。

我的新年期許:把「人」放在第一位

李楯:對內,修復人心,修復社會,改變「強權力,弱市場,無社會」的結構;對外,與美日等國合作,遵從人類共同的價值理念,是我的期待。

我的新年期許:縮小對改革的知行剪刀差

吳思:2012年之後,中國社會對改革與自由的認知持續向上,實際感受卻總體下行。我的新年期待就是,縮小知行剪刀差,迴歸改革開放。

社保
社保不是稅

盛洪:用收稅的形式徵收社保資金,不管叫什麼,實際上是增加了一種「稅」,因爲由國家「強制性徵收」的就是稅。

如何扭轉經濟頹勢?

盛洪:能夠真正扭轉經濟頹勢的只有大規模減稅,通過給出強烈信號的方式讓企業和居民明確看到充分的利潤空間。

如何讓民營企業家相信政府?

盛洪:涉及到民營企業家穩定預期的制度,就是能約束和制衡公權力不被濫用的制度。「保護產權」要由制度結構來保證。

小民生計,大國根基

盛洪:對於我們最珍貴的,是保證每一個小民生計的經濟自由原則,和顧憐小門小戶謀生艱辛的悲憫情懷。

政府份額膨脹,利潤空間將盡

盛洪:有證據表明,隨著稅負的增加,企業的資產收益率逐年下降,不受約束的稅負增加已經擠掉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房租暴漲、消費降級與「金融難民」

張林:房租暴漲、消費降級與「金融難民」是一個源頭的三條支流,貧富差距拉大、社會收入結構惡化就是源頭。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市場

盛洪:中國需要走向大國模式,不僅讓大家分享本國市場,而且建立起真正的保護產權和維護公正秩序的制度規則。

P2P
P2P接連爆雷,監管爲何缺位?

蔣豪:金融壓抑下的畸形發展,使投資人在遭受正常經濟風險之外,還要承擔因體制機制不到位產生的監管風險。

曼德拉
向曼德拉致敬

盛洪:曼德拉執政時期,南非社會逐漸排解了種族仇恨的毒素,脫胎換骨。在曼德拉誕辰一百週年之際,向他致敬。

誰和誰的「貿易戰」?爲什麼而戰?

盛洪:以自由貿易和市場規則來衡量,政府補貼、國有壟斷集團,對網路市場和實體市場的封鎖才應該是中國的敵人。

開放向右,改革向左

張林:2001年以來對外開放的跳躍性擴大成爲中國主要的經濟成長動力,但與此同時國內改革的步伐似乎越來越慢。

爲什麼中美「貿易戰」可以轉化爲雙贏?

盛洪:如果中國繼續進行市場化改革,進行更公平的貿易;如果美國將鑄幣稅收入用於減稅而非軍費,將出現雙贏。

從GDP創造錦標賽到GDP瓜分錦標賽

張林:中國地方政府或許從GDP創造錦標賽走向了GDP瓜分錦標賽,一些地方覈減GDP正是爲這場瓜分做好了鋪墊。

回望2017年:「低端人口」和正派社會

王軍:「美好生活」應該是能帶給人們幸福的一種生活,也是彰顯社會正義與公平、同時沒有羞辱的一種生活。

公共醫療保險爲何會「撐不住了」?

張林:醫保池子支出結構本末倒置,醫保悖論不斷放大的「腐敗」和逆向選擇,是公共醫保捉襟見肘的直接原因。

減稅
讓國家間競爭起來

盛洪:看到美國減稅方案通過時,我們應認識到,這是國家間競爭的結果。當球踢到中國一邊時,我們也應該高興。

用合憲性審查爲中國注入法治之魂

蔣豪:合憲性審查一直是中國憲法學界心中揮之不去的隱痛。「十九大」報告中的短短一句話,是很多人不斷努力換來的。

諾貝兒獎與國家軟實力

王軍:諾獎是一國軟實力的結晶。如果一國常年顆粒無收或偶爾獲獎,它的科研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一定存在問題。

領導是一種制度

盛洪:在現實中,正確的決策來源於一種制度。所謂制度,就是一種多人互動的結構,每個人都理性有限、能力有限。

大學
浙大「學術新規」:高校行政化的縮影

王軍:無論是浙大的《辦法》還是中國一些高校追求領導批閱的做法,都是行政權力的濫用,是對學術領地的粗暴入侵。

房地產
中國樓市的最大風險是「調控政策泡沫」

張林:「打左燈,向右拐」,放出打壓房價口號,做出干預市場的樣子,同時在背後儘量維持現有利益格局不受衝擊。

下一個十年:中國的傳銷盛世?

張林:善心匯的出現並非偶然,轉型期國民理性不足,傳銷執法的扭曲和漏洞等因素,意味著傳銷時代或許剛剛到來。

房地產
租購同權將走向自我否定

張林:租購同權並不能消解附著在住房上的社會性收益,只不過是允許更多的人去進一步爭奪捆綁在房產上的收益。

學術
中國學術造假何時了?

王軍:中國醫學學術論文被國際期刊集中撤下,是國內學術亂象在境外的一次發作,根子出在中國自身的學術痼疾上。

部門僭權,憲法高懸

盛洪:我對「民政部等九部門印發意見,明確社會智庫實行雙重管理」的訊息感到驚訝,這不是行政部門僭越立法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