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

個稅減少,但減稅遠遠不夠

徐瑾:個稅減少,暴露什麼資訊?拋開季節和政策變化,收入確實在減少。個稅增速高低反映了中產收入景氣。對比中產收入壓力,個稅減免幅度遠遠不足。

合理推動開放,嚴防衝擊經濟

秦勇:財政應充分考慮2023年經濟面臨的挑戰提前應對,一方面延續實施扶持製造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另一方面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

企業稅
企業稅率增減能否改變經濟成長?

夏春:爲什麼受教於經濟學家的民衆和頂尖經濟學家在這一問題上的看法截然不同?原因在於前者的知識來源於過去,而後者的知識來源於當下。

川普預算提案將大幅削減社會支出

白宮的預算提案大幅削減美國社會安全網的一些關鍵項目,同時保留全面減稅措施,以求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形成鮮明對比。

餐飲業
疫情「黑天鵝」下,餐飲業的現金流危機何去何從?

李峯、張一愫:疫情衝擊下,平時被視爲擁有優秀現金流的餐飲企業,更需要加強現金流管理,在資金需求方面做好預測,防止資金鍊斷裂。

美國經濟有利於川普爭取連任

格里利:川普任期內,國會爲政府大幅增支開了綠燈,有效刺激了經濟成長。2020年將延續該政策,這對川普選情很有利。

「兩會」快評:減稅是改革硬指標

徐瑾: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調低了經濟成長目標,透露出更加務實的態度。經濟下行之際,減稅好過擴大投資。減稅之難在於制度,如何能夠走出黃宗羲定律呢?

中國經濟遭遇下行壓力的根源

劉海影:中國經濟遭遇下行壓力的根本原因不是產能過剩,不是債務過高,不是房地產獨大,而在於中國急劇惡化的投資回報率。

展望2019:中國需要「供給側減稅」

邵宇、陳達飛:「供給側減稅」核心是降低企業的邊際資本成本。在新時代故事裏,企業應該是主角,而臺本就是供給側減稅。這在中美博弈的當下,具有戰略意義。

如何扭轉經濟頹勢?

盛洪:能夠真正扭轉經濟頹勢的只有大規模減稅,通過給出強烈信號的方式讓企業和居民明確看到充分的利潤空間。

中國爲什麼要派發「減稅」禮包?

周浩:相較於傳統刺激政策的「放」,減稅更具有「收」的屬性。減稅落地不僅關乎市場信心,也意味著經濟政策框架將出現更具有現代化的調整。

中國稅費負擔有多重?應當減多少?

周天勇:比照世界水準,中國宏觀稅負應降到30%;如果三年中宏觀稅費水準降到合理水準,需要共減稅56000億元。

美國投資繁榮未能惠及多數

過去二十年美國企業投資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投資。而後者往往會減少而非增加就業。

中國減稅傳聞推高美歐車企股價

據彭博報導,中國可能將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從10%降至5%,以求重振汽車銷售。美歐各大汽車製造商股價應聲上漲。

中國經濟解困之道:減稅優於基建

沈建光:加大基建不如大幅減稅。稅改有助於爲中國經濟釋放改革紅利,並幫助中國走出經濟週期越來越短的怪圈。

減稅還是增加基建投資?

未來政策走向關鍵不在貨幣政策,而在於財政政策的積極模式。擴大基建投資若無信貸支持則效果有限,若同時放寬信貸支持,或引發資產價格上漲。

減稅效應將使A股上臺階

胡月曉:3月末時中國國務院降低增值稅率的決定,實際上是對中國A股的一個重大利好,市場明顯低估了此輪降稅對A股運行臺階提升的高度。

貿易戰下,中國如何應對川普稅改?

徐瑾:中美貿易戰,兩國利益發生碰撞。如果可以從更長的眼光來審視,貿易戰背後其實涉及更多制度層面調整。

FT社評:美國債券牛市必將終結嗎?

短期利率上升,政府減少購買長期債券,將結束延續37年的美國債券牛市,這一敘事看似理由充分,但也可能失算。

美國衆議院宣佈需重新表決減稅議案

由於減稅議案兩項條款與參議院預算規則相悖,必須將這兩項條款刪除後在衆議院重新就議案進行表決。

股市
2018年:風險資產看高一線

李海濤:發達經濟體復甦的態勢將在2018年得以延續,仍將爲以股票爲代表的風險資產提供相對友好的外部環境。

川普
應對美國稅改,中國也應減稅清費降成本

周天勇:逆全球減稅趨勢而行,還是合理稅制?應對世界性減稅競爭,應當重新審視和評估所謂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結構性稅改」。

減稅
讓國家間競爭起來

盛洪:看到美國減稅方案通過時,我們應認識到,這是國家間競爭的結果。當球踢到中國一邊時,我們也應該高興。

特普朗
從里根看美國稅改:川普的一小步

徐瑾:稅改爭論暴露了美國社會分歧。如果減稅而不減支,那麼確實是空頭支票。應對減稅不僅是美國人的問題,更是中國當下不應該回避的問題。

川普
川普政府減稅:短期無憂,必有遠慮

張鈺函:美國本次稅改可能在法案生效後1-2年內產生刺激經濟成長效果,但中長期來看對美國經濟繁榮有反作用。

川普稅改:分裂的觀點與理念

王元豐:川普稅改又引起一番截然不同的觀點和理念爭論。對於這樣分裂的爭論,我看甚至時間都不能提供答案。

川普
川普在呼籲美國減稅時錯引中國稅率

川普在推特上稱,美國應向中國15%的企業稅看齊,但事實上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爲25%,在實踐中還可能超過45%。

美衆院議長推動徹底稅改

保羅•瑞安警告共和黨議員不要接受臨時性的稅改措施,但由於他堅稱改革必須是永久性的,他可能與白宮發生分歧。

兩會
減稅不是西方國家專利

是否存在「死亡稅率」或「臨界稅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的稅收,就會有千萬家企業爲中國經濟注入成長動力。

川普承諾全面削減企業稅負

共和黨總統提名人承諾,要發動自里根政府以來的最大「稅制革命」,以遏制美國企業把總部遷往海外的潮流。

英國擬以減稅緩解退歐衝擊

爲了吸引企業投資,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計劃把公司稅率下調至15%以下。他還準備發起新一輪爭取中國投資的動作。

當心美國的「財政懸崖」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馬拉貝:布希政府時期出臺的減稅政策將在年底到期,去年出臺的削減支出法案將生效,其他舉措也將接近尾聲。

減稅爲何這般難

FT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徐瑾:「加稅如劉翔,減稅似蝸牛」折射出中國宏觀稅負不能承受之重。稅收作爲一種「必要的惡」,不僅需要總量減稅,更需要預算透明等相關制度配套。

減稅競爭應該叫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25萬人走上倫敦街頭抗議英國的預算削減計劃,社會契約正受到威脅。降低企業稅對化解這種威脅毫無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