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號,周天勇教授在FT中文網發表的《中國稅費負擔有多重?應當減多少?》一文,引發市場不少關注,根據其文中的測算,2017年,中國宏觀稅負爲36.2%,在任何一個口徑上比較,都排在世界前列。設定最高稅負不超過30%,周教授認爲,中國的減稅額應達到5.8兆,可分3年完成。所以,5兆這樣一個減稅禮包是可期的。接下來的問題是,怎麼減?
需求側減稅和供給側減稅:一個理論分析
減稅,既可以是供給側的,也可以是需求側的,但效果卻有較大不同。減稅通過兩種效應來促進經濟成長,一種叫收入效應(income effect),另一種叫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前者指減稅可以增加稅後收入,從而增加需求;後者強調減稅會提供一種激勵,使人們用勞動替代閒暇,或者用投資替代儲蓄等,這會增加產能,即供給。「供給經濟學」強調的就是後一種效應。
您已閱讀7%(380字),剩餘93%(48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