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

美國新右派正在超越里根主義

福魯哈爾:幾十年來,里根經濟學爲左右兩派的經濟政策設定了框架。共和黨人現在正在遠離這種涓滴經濟學,這是企業應該密切關注的。

《管理華盛頓的人》:詹姆士•貝克傳

巴伯:《管理華盛頓的人》描述了貝克高超的談判水準和執行能力。在當前的僵局和一切向黨派看齊的氛圍中,這一點更加難得。

歷史比國內政治更重要

利思:里根著名的布蘭登堡門演說發生在柏林圍牆倒塌兩年前。更值得思考的是,老布希在柏林圍牆倒塌後為什麼沒有發表演講。

展望2019:中國需要「供給側減稅」

邵宇、陳達飛:「供給側減稅」核心是降低企業的邊際資本成本。在新時代故事裏,企業應該是主角,而臺本就是供給側減稅。這在中美博弈的當下,具有戰略意義。

保守主義埋葬了里根和撒切爾

沃爾夫:在英美兩國,人們失去了對自由市場、自由貿易和人員自由流動的信心。現在是從多個方面反思的時候了。

速讀
如何像里根一樣演講

半個世紀前,初出茅廬的隆納·里根以一篇《抉擇時刻》的演講震撼了美國。它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被稱爲"The Speech"。英國作家薩姆·利思說,我們能從里根那兒學到很多東西,比如「不要選比新娘更漂亮的伴娘」。

共和黨
「山巔的光明之城」

在最近的歐巴馬醫改與債務上限問題上共和黨遭到挫敗,美國前國務卿和財長詹姆士·貝克卻仍有理由樂觀。他說,歷史上,失敗的一黨總被說成是無力的、無助的、無希望的,但,經過深刻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而重獲成功的案例其實並不少。要想取勝,你必須給人以希望,就像當年里根的「山巔的光明之城」那樣。

共和黨
「大衛·斯托克曼現象」

曾擔任里根政府預算辦公室主任的前衆議員大衛·斯托克曼,是美國經濟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曾堅決支持里根政府的大減稅,但在離開政府後,他開始抨擊里根和後來共和黨人的經濟政策。這是什麼情況?最近,他出了本長篇巨幅而晦澀的書,批判主流經濟學界和政界,經濟學家布魯斯·巴特利特講述了「斯托克曼現象」的前因後果。

里根如何毀了保守主義?

FT專欄作家吉狄恩•拉赫曼:目前被稱之爲「里根主義」的思想,完全背離了一些最重要的保守主義價值觀。現代美國保守主義運動至今仍在承受由此產生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