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緊縮

健康
不平等和緊縮政策影響英國的「增壽」目標

研究表明,英國政府將英國人預期壽命延長5年的「升級」目標需要兩個世紀才能實現。

全球轉向積極財政政策

戴維斯:鑑於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已達到極限,具有供給側特點的財政刺激方案開始出現,尤其是在日本和中國。

英國不應對經濟復甦自滿

FT專欄作家加內什:從對已婚人士減稅到免費校餐,今夏以來的經濟復甦讓英國各政黨「慷慨」起來,把國家的財政危機放在腦後。這種自滿是可怕的。

通膨
高負債危害經濟成長沒錯

Excel表中出現的公式錯誤,可以威脅到著名的「90%規律」嗎?最近,學界和政界正在熱議這個話題。「當一國公共債務超過GDP的90%時,成長會顯著下降」,成爲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保羅·瑞安等歐美政策制定者支持預算緊縮的武器。Rogoff和Reinhart兩位經濟學家撰文爲自己的研究辯護,強調高負債危害成長的結論堅實無誤。

債務臨界值:一個不堪一擊的理論

FT專欄作家明肖:哈佛大學萊因哈特教授和羅戈夫教授稱,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之比超過90%,經濟增速就會驟降,但這個理論完全經不住推敲。

歐元區
改革比緊縮更管用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過度緊縮使得歐洲許多地區深陷蕭條。儘管各國拼命減支增稅,債務卻仍在上升。歐元所蘊含的危機正在瓦解歐洲一體化的政治共識。歐洲亟需重新設定政策路線。

歐元區
緊縮無錯

德國外長韋斯特維勒:提高競爭力沒有捷徑可走,即便已選定的補救辦法是一味苦藥。歐洲國家的當務之急,是應對失業率問題、尤其是降低青年失業率。

歐美財政緊縮並無必要

FT首席經濟事務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由於害怕本國會淪爲另一個希臘,歐元區國家、英國和美國均推行了財政緊縮。但這種做法是否必要?是否明智?答案是否定的。

企業劫持英美政府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在政治辯論上,美國、英國和日本的都漏掉了最根本的一點,即在這些國家,政府都已遭到公司部門的劫持。

英國財政緊縮不應操之過急

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院長波特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雷南:英國聯合政府上臺後,推出財政整固計劃,並提出了站不住腳的三大理由。

英國不能一味緊縮

FT專欄作家沃爾夫:本屆英國政府實施財政緊縮的大方向沒有錯,但在經濟停滯的情況下,做出靈活的回應並非罪過,而是一種偉大的美德。

英國緊縮政策不管用

英國前財相達林:兩年前,英國聯合政府就承諾消除結構性赤字,但我們看不到任何進展。英國聯合政府似乎不知道如何才能拉動經濟成長。

歐元區
緊縮是唯一出路

FT專欄作家拉赫曼:關於削減赤字步伐的討論仍有空間。但在高稅收、嚴監管、負債累累的歐洲,更多由政府出資的公共工程只會建造又一條無果之路。

歐元區
對財政緊縮說不

西班牙國立遠距教育大學政治學教授託雷布朗卡:西班牙實施緊縮措施兩年來不僅沒有解決危機,而且形勢日益惡化。該到對緊縮措施說「不」的時候了。

歐元區
FT社評:緊縮不宜「一刀切」

很多因素在打擊全球經濟,因此經濟政策必須相應靈活。沒有一種政策適合所有國家。這就是爲什麼FT一貫主張,緊縮與否,緊縮力度多大,要視國情而定。

荷蘭
FT社評:反思歐洲財政緊縮

荷蘭海牙的政治危機顯示出,歐元區選擇的普遍實行財政緊縮的政策, 在又一個歐元區核心國家出現軟化。主張財政紀律的強硬派現在似乎越來越多地受到質疑。

土地稅
英國應開徵土地稅

FT專欄作家布里坦:地稅絕非什麼駭人聽聞的布爾什維克思想。即便僅從人口老齡化的角度考慮,政府在未來也需要開拓新的收入來源。

歐元區
緊縮是歐元區唯一良藥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政府過度支出導致了目前正威脅我們經濟福祉的不可持續的債務及赤字水準。目前累積更多的債務,長期而言只會阻礙、而非刺激經濟成長。

過度緊縮不可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財政剎車過急會危害復甦進程,並使就業前景惡化。現在應實行可信的中期財政整頓政策,同時積極發掘一切可能有效刺激短期經濟成長的措施。

美國必須制定應對新危機的政策

FT專欄作家克萊夫•克魯克:美國應制定明確的目標,在衰退期間增強財政刺激,在擴張期間抑制刺激,並在整個週期中減少對國會所實施干預的需求。

英國財政緊縮是冒險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應對危機後遺留下來的鉅額財政赤字和超低利率的最佳舉措是先縮減赤字再加息,但這種觀點可能將事情完全弄反了。

減稅競爭應該叫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25萬人走上倫敦街頭抗議英國的預算削減計劃,社會契約正受到威脅。降低企業稅對化解這種威脅毫無幫助。

葡萄牙
Lex專欄:歐元還有救嗎?

葡萄牙總理辭職後,歐盟領導人應當意識到:如果歐盟不能達成一項戰略,以解決歐元的結構性問題和治理缺陷,那麼還會有別的政界人士被迫下臺。

給英國經濟敲警鐘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初步數據顯示,英國去年第四季度GDP下滑0.5%。可用於證明迅速推行財政緊縮合理性的強勁復甦如今卻難覓蹤影。

搞笑版《非洲留英學生家信》

FT前非洲版主編霍爾曼以一名非洲留英學生致函父親的口吻,敘述了愛爾蘭的危機,英國的緊縮計劃,以及英國與非洲的比較,在引人發笑之餘,也催人深思。

Lex專欄:股市對美國太寬容

歐巴馬和共和黨就減稅達成的協議,將使得美國財政赤字到2011年佔到GDP的7%。對歐洲外圍國家極度嚴苛的股市不降反升,可謂對美國實施了「特殊主義」。

赤字不應是政策目標

FT專欄作家布里坦:英國財相的削減支出報告問題重重。赤字固然重要,但它應該是一個政策變數,而不應用於設定目標。

英國是否緊縮過頭?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希臘債務危機讓英國決策者警醒,但英國財政緊縮措施有些過度;美國未能拿出可信的財政收緊政策,也是不負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