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聯合政府2010年5月上臺後,立即宣佈了大刀闊斧的財政整固計劃,當時支持者們提出了三條主要理由。
首先是別無選擇:如果借款繼續按當前軌跡發展,英國國債市場將出現恐慌。其中那些最極端的說法等於是在「散佈恐慌」。但後來的發展證明這種觀點錯得甚至比我們大多數人預期的還要離譜。我們的借款規模繼續成長,甚至快要超過緊縮方案宣佈前計劃的水準。然而,英國長期利率正處於歷史低點,而幾乎所有具有貨幣獨立性的工業化國家都是如此。這是低成長、而非財政整固的結果。
第二個理由是,財政整固將有助於經濟復甦,至少不會讓復甦脫軌。同樣,復甦靠的是信心而非節儉。儘管我們不應過度解讀最近發佈的產值數據,但目前很難說英國經濟處於繁榮之中。英國經濟低迷很大程度上是財政政策導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英國財政政策已導致其國內生產毛額(GDP)減少了約2.5%。
您已閱讀25%(372字),剩餘75%(11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