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們在奧運會上明白了一件事:榮譽並非取決於輸贏,而取決於競爭的方式。在政治領域,規則恰好相反。在一批糟糕的經濟統計數據出爐以後,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看上去成了一名十足的輸家。而奧斯本的批評者們,因渴望榮譽,開始抄近路,試圖在經濟政策的能力競賽中取得勝利。
有些人能夠始終如一地抨擊奧斯本的經濟戰略,這值得讚揚。(反對派就不值得讚揚了,他們的工作就是批評政府所做的一切,不論是對是錯。)而更多人,包括來到倫敦觀看奧運會的許多企業老總在內,是等到數據赤裸裸地顯示出政府可怕的經濟成績時,纔開始神氣活現地誇耀自己優越的經濟判斷力。
統計數據無疑很糟糕。第二季度,英國經濟縮水0.7%。7月份,製造業活動以2009年3月以來最快速度減少。這些足以讓一些有頭腦的全球最大企業的經營者,變成一位已逝經濟學家的奴隸。他們一直向政府講述的凱恩斯式理論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明白,削減支出、增加稅收會抑制需求。英國飽受需求過低的困擾。因此,衰退是一種可預見、可避免的自釀創傷;赤字削減的速度必須放慢,以免爲時過晚。
您已閱讀29%(464字),剩餘71%(11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