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社會

小民生計,大國根基

盛洪:對於我們最珍貴的,是保證每一個小民生計的經濟自由原則,和顧憐小門小戶謀生艱辛的悲憫情懷。

近些年來,我每年秋天都要去一趟牆子路長城,這裏的秋色分外好看。今年我剛把車停下,就有一個農民走過來,告訴我不能在這裏登長城,因爲要保護。談話中,我知道他拿了政府的錢,就要盡職盡責。我看到附近已經開發了「古長城度假村」,較大的停車場也是新建的,顯然在地的農民最終下決心要利用在地的長城資源發展旅遊。於是我感到了一種邏輯上的悖謬,政府花錢僱農民,做一件斷農民財路的事情。當然,保護長城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否這是一個完全否定附近農民經濟權利的至高無上的目標,還是一個可以與本地發展互補和相容的事情呢?例如向登長城者收取適當的「長城維護費」,再僱專人維護。我們暫不討論這個細節。

中國今天的成就全賴市場化改革。市場制度是一種無數分散個人分別自由決策的規則,我們無法知道這衆多個人的決策會合成什麼樣的結果,但我們知道,這一結果一定要比計劃當局決策的結果好得多。所以市場制度的基礎,就是每一個人的經濟自由,而不只是某些人的經濟自由。一方面如海耶克所說,「由於自由的價值在於它爲不曾預見的和不可預測的行動所提供的機會, 所以我們也鮮能知道對自由施以特定限制究竟會使我們失去什麼。」另一方面,我們如何判斷這一規則通行於整個社會了呢?很簡單,只要我們發現有一個人的經濟自由受到不當限制,我們就能得出結論來,經濟自由原則受到了損害,這一定會涉及更多的人。

經濟學有一個「投資乘數」的概念,說的是一筆新增投資會帶來數倍的市場需求。這是因爲新增投資會同時增加等量的收入,人們將一部分收入作爲儲蓄,消費掉其餘部分,而這又會成爲其他人的收入,如此循環往復。最後形成數倍於最初投資的需求。其中的一個重要制度前提就是市場制度。如果任何一個人的交易自由受到限制,市場交易被政府幹預而不能順利進行,其中哪怕一個交易被政府阻斷,乘數形成的機理就會遭到破壞。當已經存在的市場制度遭到政府幹預,已經起作用的乘數就會失效,也就相當於除數。市場經濟雖好,但經不起政府幹預的折騰。不用太多時間,經濟就可能進入蕭條。如果說市場能夠給我們帶來「意外驚喜」,干預市場就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災難」。

您已閱讀14%(868字),剩餘86%(51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